诗词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创作背景
大明宫的琉璃瓦上还凝着正月破晓的霜痕,景龙四年(710年)正月初七的人日节,唐中宗李显在蓬莱殿前赐下金缕人胜。彼时长安城尚浸在《荆楚岁时记》"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胜"的古俗余韵里,群臣簪着七叶重葛纹的彩胜,看教坊使领着戴昆仑面具的伶人演鱼龙曼衍之戏。
苏颋执象笏立于朱漆楹柱之侧,眼见拂晓的旌旗上鸾凤纹在晨光中流转如活物,想起去岁冬至日大明宫丹凤门献《柏梁体》联句时,圣主以"润色鸿业寄贤才"相勉的凌云意气。此刻殿中省尚服局新制的金花银胜正随女官们的步摇轻颤,与檐角铜铃共振出清越声响——这恰是《艺文类聚》载"华胜兆春,人胜兆祥"的吉兆。
当尚食监奉上浸着梅花露的宜年酒时,诗人瞥见御案上未干的《彩缕人胜制》墨迹,忽悟此宴实为三重颂圣:人日庆生暗合《周易》"三才之道",彩胜应节恰显《周礼》"以岁时序其祭祀",而柏梁余韵更延续着汉武帝建章宫赐萸囊的典故。于是紫毫蘸满金屑墨,在铺开的五色笺上将《荆楚岁时记》的民俗、《初学记》的典故与《大唐开元礼》的仪制,织就这幅盛世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