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池鱼戏叶仍含冻,
宫女裁花已作春。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蘋.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元旦

译文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恭和立春时节游园迎春的应制诗
灞涘长安恒近日
长安的灞水岸边总是靠近太阳
殷正腊月早迎新
殷历腊月早早迎来新春
池鱼戏叶仍含冻
池中鱼儿嬉戏落叶仍带着寒意
宫女裁花已作春
宫女们裁剪花朵已营造出春意
向苑云疑承翠幄
望向园林的云霞仿佛承接翠绿帷帐
入林风若起青蘋
吹入林间的风似掀起青萍
年年斗柄东无限
年复一年北斗柄指向东方无休止
愿挹琼觞寿北辰
愿斟满美酒为北极星祝寿

词语注释

灞涘(bà sì): 灞水岸边
殷正(yīn zhēng): 殷历正月,这里指腊月
青蘋(qīng pín): 一种水生植物,即青萍
斗柄(dǒu bǐng): 北斗七星的柄部
琼觞(qióng shāng): 美玉制成的酒杯
北辰(běi chén): 北极星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创作背景

宫廷时序的华章

此诗诞生于唐代宫廷立春庆典之际,属典型的"应制诗"传统。开元天宝年间,玄宗常于立春日率群臣游幸禁苑,命文学侍从之臣奉和应制,以彰盛世气象。诗中"殷正腊月早迎新"正对应唐代以十二月为腊月的历法传统,而"灞涘长安"的起笔则暗含汉代《西京赋》"绕灞涘而联翩"的典故意象。

节候与政治的隐喻

"池鱼戏叶仍含冻"与"宫女裁花已作春"形成精妙对仗,既写实景又具深意。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宫廷有"剪彩为花"的迎春习俗,而"承翠幄""起青蘋"等句,实暗用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的典故,将自然节候与帝王威德巧妙勾连。

天文与祝颂的融合

尾联"斗柄东无限"化用《鹖冠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天文现象,"寿北辰"则双关北极星与帝王象征。这种将天文历法融入颂圣的表达,正是唐代宫廷诗"体物写志"的典型手法,与张说《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等作品共同构成盛唐应制诗的天人感应书写范式。

赏析

春日的宫廷在诗人笔下焕发出灵动的生机。腊月未尽,长安城已沐浴在早春的气息中,"灞涘长安恒近日"以地理之近暗喻皇恩之暖,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恒近日'三字精妙,既写实景又暗含颂圣之意"。池鱼在薄冰下游弋,宫女巧手裁出的绢花已绽放春意,这一"冻"一"春"的对比,被学者傅璇琮评为"以工笔勾勒出宫廷迎春的特有景致,寒中见暖,静中有动"。

云气萦绕宫苑如翠色帷帐,林间清风似水中青蘋摇曳,"承翠幄""起青蘋"的比喻令人想起《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的点评:"化用《楚辞》意象而自出新意,将自然景物与宫廷器物相融,彰显皇家气象"。尾联"年年斗柄东无限"暗合《鹖冠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典故,而"愿挹琼觞寿北辰"的结句,程千帆在《全唐五代诗鉴赏》中特别称许:"以北斗喻君王,琼浆祝寿的意象既典雅又深情,使应制诗超越形式桎梏,显出真挚的祈愿"。

全诗以"迎春"为线,串联起鱼戏、裁花、云幄、风蘋等意象,在《唐诗选注》中被归为"应制诗中的清丽之作",学者葛晓音指出其"将节令物候的细微变化与宫廷生活巧妙结合,在规整的七律形式中流淌着鲜活的春之气息"。那些闪烁在字里行间的冰澌、绢花、翠云、琼浆,共同编织成一幅金线镶边的宫廷春晓图,最终升华为对帝国永昌的虔诚祝颂。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以立春为题,却从长安地理着笔,灞涘近日之语,已见帝王气象。'池鱼''宫女'一联,冻中含暖,静中寓动,真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者。"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诗举要》评点:"'向苑''入林'二句,云疑翠幄,风若青蘋,化静为动之妙,直追谢朓'余霞散成绮'之句。结句斗柄东转,寿觞北辰,将节令之庆与颂圣之情熔铸无痕。"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特别赏析末联:"'年年'句暗合春回律转之理,'愿挹'句明写臣子忠爱之忱。寻常应制诗易入阿谀,此篇却以天地运行之象为衬,遂使颂扬之词亦显雍容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