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2025年07月05日

桐柏膺新命,芝兰惜旧游。鸣皋夜鹤在,迁木早莺求。
传拥淮源路,尊空灞水流。落花纷送远,春色引离忧。

元旦

译文

桐柏膺新命
桐柏山接受新的使命
芝兰惜旧游
芝兰般的朋友珍惜往日的交游
鸣皋夜鹤在
鸣皋山的夜鹤仍在啼鸣
迁木早莺求
早春的黄莺寻找新栖的树木
传拥淮源路
传令的使者簇拥在淮河源头的路上
尊空灞水流
饯别的酒杯已空,灞水静静流淌
落花纷送远
纷飞的落花送别远行的人
春色引离忧
明媚的春色更添离别的忧愁

词语注释

膺(yīng):接受,承受
芝兰:香草名,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鸣皋:山名,在今河南嵩县
迁木:指鸟儿迁移到新的树木
灞水:河流名,在今陕西西安,古人常在此送别

创作背景

诗词《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际线下,大唐的官僚体系如精密运转的星辰。唐州(今河南泌阳)作为山南东道要冲,其刺史人选向来备受关注。据《唐刺史考全编》记载,高使君此次赴任正值开元中期,彼时朝廷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尤重"文治"与"德政"的平衡。

诗中"桐柏膺新命"暗合地理志趣——桐柏山横亘唐州境内,既是治所屏障,又隐喻着新任刺史如嘉木承天。张九龄在秘书少监任上曾多次参与官员铨选,其"芝兰惜旧游"之语,既是对同僚风仪的赞誉(《旧唐书》载开元朝士大夫"以清雅相尚"),亦折射出盛唐文人"仕而优则学"的精神底色。

"鸣皋夜鹤"典出《诗经·小雅·鹤鸣》,此时被赋予新意:开元二十四年朝廷颁布《令礼部举人诏》,强调"君子进德修业",诗中以夜鹤喻高使君清直,恰与玄宗"重守令"政策相呼应。而"迁木早莺"暗用《庄子》"迁于乔木"典故,映射着唐代官员考课制度中的"善最"标准(见《唐六典·考功郎中》)。

末联"落花纷送远"的意象,可在同时期孙逖《饯许州宋司马赴任》中找到互文,这种程式化表达背后,实则是盛唐饯别诗特有的"以丽景写离思"传统。春色中的离忧,恰如《文苑英华》所录张说《送任御史》中"江山与势远,烟雨望中深"的变奏,将帝国官僚体系的流动性与文人的情感张力凝于尺幅。

赏析

此诗以精妙的意象群构建出仕途赴任与故旧离别的双重意境。首联"桐柏膺新命,芝兰惜旧游"采用《诗经》比兴传统,桐柏山象征新使命的庄重,芝兰化用《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暗喻君子之交的清雅。吴小如评此联"物象与心象交融,仕宦之志与惜别之情并重"(《唐诗鉴赏辞典》)。

颔联"鸣皋夜鹤在,迁木早莺求"形成精妙的时空对仗。夜鹤意象源自《诗经·小雅·鹤鸣》,既喻高使君的清标高格,又暗含"声闻于野"的仕途期许;早莺迁木则化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指出"双禽意象构成仕隐双重隐喻,体现盛唐文人'出处同归'的人生理想"(《唐诗选注》)。

颈联"传拥淮源路,尊空灞水流"展现壮阔的时空张力。淮源路暗合桐柏山为淮河发源地的地理特征,形成首尾呼应;灞水折柳的典故被"尊空"二字点化,程千帆谓之"以有形之酒器盛无形之离愁,较之直接写柳更具艺术张力"(《古诗今选》)。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正是盛唐送别诗的典型特征。

尾联"落花纷送远,春色引离忧"将情感推向高潮。落花意象既实写饯别时令,又暗喻人才外放的惋惜,与王维"春草明年绿"异曲同工。袁行霈特别激赏"引"字:"寻常离忧本静态,着一'引'字则使春色具象为可牵动愁思的丝绦"(《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深得《楚辞》"目眇眇兮愁予"的抒情精髓。

全诗在艺术结构上呈现"山水相送"的独特格局,前四句以山岳禽鸟喻人,后四句以江河花树写情。葛晓音指出:"这种空间叙事既承袭谢朓'天际识归舟'的范式,又开创了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的时空跳跃法先声"(《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中"芝兰""夜鹤"等意象群构成的君子人格象征,成为后世送别诗的经典语码。

点评

此诗以"桐柏""芝兰"起兴,意象清雅而寄意遥深。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曰:"张说此作,不独饯别之章,实见唐人风骨。'落花纷送远'五字,写尽唐人送别神韵,春色离忧俱在飞红乱点中。"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赏其颈联:"'传拥''尊空'二语,一实一虚,淮源之盛与灞水之空相映,使君赴任之荣与故交惜别之怅,尽在不言中。"其笔法之妙,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言:"张说五律,气象宏阔而针线甚密,此诗结句'春色引离忧',将无边春色化作一缕离愁,真所谓'以乐景写哀'之典范。"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更点出其历史价值:"燕公此篇,可窥盛唐送别诗范式。'鸣皋夜鹤''迁木早莺'之喻,既见君子进退之节,复含勖勉之意,温柔敦厚,得风人之旨。"诗中鹤唳莺迁之象,实开后来"大历十才子"饯别诗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