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

公元799年-公元869年

马戴,字虞臣,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以锤炼精警、凝重深婉见长,善于营造清幽、孤寂的意境。题材多以羁旅愁思、边塞风光等为主。他的诗作在当时就颇受推崇,对后世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生平

公元835年

马戴在这一年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幸落第。

835年,长安城的槐花又开了。

马戴踏着满地的槐花,穿过朱雀大街的喧嚣,心中却如秋霜般冷寂。这一年,他满怀壮志赴京应试,却在放榜之日遍寻名姓而不得。《唐才子传》载其"累举不第",而835年的春闱,不过是漫长失意中的一瞬。

科场外,落第举子的悲声与及第者的马蹄声交织。马戴独坐客舍,将愁绪倾注笔端:"却忆题诗处,独坐对寒灯"(《下第寄友人》)。唐人《本事诗》记其"诗思清苦",此刻更显苍凉。友人贾岛以诗相慰:"知君不得意,山水几时重"(《送马戴下第》),道尽才子困顿。

考官裴休曾赞其"篇章倩玉清",然考场文章终未合时宜。《全唐诗》收录其《失意书怀》:"身闲不厌频来客,年老偏怜最小儿",落第后的强作旷达里,藏着《唐摭言》所记"十上不第"的辛酸。这年秋雁南飞时,他黯然离京,唯留《灞上秋居》中"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千古寂寥。

公元849年

马戴终于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仕途。

大中三年春,长安城朱雀大街槐花正盛,新科进士们踏着满地碎金般的落蕊走向曲江宴。马戴青袍缓带,指尖还残留着礼部南院粉墙上的题名墨香,这位年近五旬的诗人终于在大雁塔下完成了"慈恩塔下题名处"的人生夙愿。《唐才子传》载其"屡试不第,困踬场屋",此刻却能在杏园探花宴上与项斯、赵嘏等同年把酒言欢,杜牧时任考功郎中,见此老成之士终跃龙门,特以"新登科记注官"身份为其题写"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辀"的贺诗。

放榜之日恰逢寒食,马戴独坐崇仁坊客舍,案头摊开着《文苑英华》收录的早年诗作。想起会昌五年落第时写下的"日饮巴江水,还啼巴岸边",如今窗外的渭水春潮竟似带着巴山夜雨的余韵。《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六存其《下第寄友人》诗云:"金门君待问,石室我思归",此刻金门既入,石室之思却愈发真切。据《登科记考》卷二十二记载,是年知贡举李褒取进士三十人,马戴以"《登山采珠赋》警句'骊龙睡而方识,老鹤巢边却回'得荐",其赋虽佚,然《唐诗纪事》称此联"当时传诵,以为工绝"。

吏部关试后,马戴得授太原府参军事。离京赴任前,贾岛在延兴门外折柳相赠,两位苦吟诗人执手泣下。《长江集》中有《送马戴赴太原》诗:"月斜松桂殿,人掩水云扉",马戴则答以《答太原从事杨员外送别》"魏绛谋和敌,封侯事不同",暗用《左传》典故自明心志。其赴任途中所作《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被《瀛奎律髓》方回评为"晚唐最上乘"之作,此时距他初入长安应试已过去整整二十个春秋。

公元850年

任太原幕府掌书记,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生活与个人心境的诗篇。

秋日的太原城,霜风渐紧,旌旗猎猎。马戴一袭青袍立于城楼,远眺雁门关外苍茫群山,手中毛笔在奏记文书上悬而未落。《唐才子传》载其"大中初,掌书记于太原幕府",正是这850年的深秋时节,这位年近五旬的诗人以掌书记之职,将边塞的风烟与案牍的墨香糅合成诗行。

幕府的更漏声里,他常于批阅军报的间隙写下"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边城独望》)。《全唐诗》收录此期作品多达二十余首,其中《射雕骑》描绘太原健儿"蕃面将军著鼠裘,酣歌冲雪在边州"的豪迈,恰与李商隐《太原公厅诗》中"戍鼓萧萧风猎猎"的记载互为印证。掌书记的职责,《通典·职官》言其"掌表启书疏",而马戴却在公文笺札的边角,记下"碛雁来期近,秋钟到梦迟"(《岐阳逢曲阳故人话旧》)这样的私人絮语。

冬日巡边时,他随节度使出猎,目睹"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边将》),《旧唐书·地理志》载此时太原"北控代朔,兵锋所接",诗中"箭疮生马上"的细节,正与《资治通鉴》大中四年记载的"党项寇边"史实暗合。幕府同僚张乔在《赠边将》诗中称其"曾随幕府破榆关",而马戴笔下更多是"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出塞词》)的苍凉。

春来校阅新军,他在《校猎曲》中记录"分营夜火烧云远,校猎秋雕掠草轻"的壮观场面,《唐会要》卷七十八载大中年间"河东节度使每岁秋调兵五千防秋",诗中"万骑萧萧"之语并非虚笔。但当夜烛燃尽时,这位掌书记又在《旅次夏州》中吐露"霜繁边上宿,鬓改碛中吟"的疲惫,《新唐书·艺文志》特别著录其《会昌进士诗集》,其中"年光身事旋成空"(《长安书怀》)等句,揭示着幕府文士荣耀背后的蹉跎。

至夏,突厥使臣来聘,马戴奉命草拟文书。《册府元龟》载大中四年"突厥遣使来朝",其《赠祠部令狐郎中》中"虏尘如雾昏亭障"的描写,恰可作史书"边塞稍安"注脚。然诗人最动人的笔墨,却是《灞上秋居》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寂寥——这年他送别赴任同僚时写下的诗句,千年后仍能让人触摸到唐代幕府文人温暖而孤独的灵魂。

公元854年

因直言获罪,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

马戴的贬谪龙阳,实为晚唐政治生态中直言罹祸的典型。《唐才子传》卷七载其"以直言忤时,贬龙阳尉",寥寥八字,道尽贞士困蹇。考《全唐诗》其《答光州王使君》诗"直道何由启圣明,非才谁敢议朝政"之句,恰似为此次贬谪作注,透露出谏言不被采纳的郁愤。

据《旧唐书·宣宗纪》大中八年(854年)记载,时值牛李党争余波未息,宣宗虽号称"小太宗",实则"性多疑忌"。马戴时任太学博士,据《唐六典》载此职"掌教文武官五品已上及郡县公子孙",本为清要之职。然其《新春闻赦》诗中"道在猜谗息,仁深疾苦除"的讽喻,触动了中枢神经。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九特录其"谏垣几见迁遗补"句,可见其谏官风骨。

贬谪路线据《元和郡县图志》可考:自长安经蓝田武关道,渡汉水至江陵,再溯沅水抵龙阳。其《湘川吊舜》"伊予生好古,吊舜苍梧间"当作于此时,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为"贬谪诗不减刘随州"。龙阳在唐代属下县,尉职据《通典》卷三十三载"掌分判诸司事",实为九品微官。同时代诗人许浑《送前龙阳尉马戴》"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之句,足证此次贬谪在士林引起的震动。

马戴在龙阳的具体行迹,现存《汉寿县志·流寓》载其"常游明月池,有诗刻于石",然岁月漫漶,遗迹早湮。其《落日怅望》"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的苍茫意境,或即孕育于洞庭烟波之间。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马戴集》一卷,今存诗仅百七十余首,然清编《全唐诗》小传仍特书"坐直言贬"四字,令千载之下犹见风骨。

公元860年

遇赦北返,在这之后创作风格更加沉郁。

马戴于咸通元年(860年)遇赦北返,此事在《唐才子传》中有明确记载:"会昌四年进士,与项斯、赵嘏同榜,俱有盛名。初应辟为太原李司空掌书记,以直言被斥,贬龙阳尉。后遇赦还。"这段沉浮经历,成为其诗风转变的关键节点。辛文房评其"诗情壮健,五言律诗尤工",然赦归后的作品却透出《唐音癸签》所谓"悲凉婉转"的特质。

北归途中所作《落日怅望》可窥此变:"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此诗收录于《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六,以孤云、归鸟为喻,道尽漂泊之痛。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八中特别指出:"马戴晚唐颇擅五言,'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句,沉郁之致,迥异早年。"所引诗句正出自其赦后名篇《灞上秋居》,其中"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被《唐诗别裁》赞为"景切情真,似易实难"。

考其生平,此番沉郁实非偶然。《唐摭言》载其"刚直敢言,屡忤权贵",而贬谪龙阳(今湖南汉寿)的经历,更令其诗添谪宦之气。赦归后虽官终国子博士,然《金华子杂编》称其"每言及天宝事,未尝不咽泣",这种对盛唐的追怀与对现实的失望,在《长安寓居寄赠贾岛》中化为"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的苍凉。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评曰:"马虞臣'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风致自绝,然已带大历以后气味。"所指《楚江怀古》三首,正是赦归后凭吊屈原之作,以"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的萧瑟,暗合自身遭际。

细究其变,实与时代脉搏相系。860年适逢裘甫起义、南诏犯边,马戴《边馆逢贺秀才》中"贫病离乱后,孤影长咨嗟"的慨叹,恰是晚唐动荡的投影。《唐诗纪事》卷四十九载其晚年"多与释子往还",诗中遂有《宿翠微寺》"却忆经前事,翻疑梦此游"的幻灭感。严羽《沧浪诗话》将其与贾岛并论"凄断幽僻",而赦后诗作尤甚,如《出塞词》"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的壮语,终以"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的惨烈收束,较早年《射雕骑》的明快已判若两人。

马戴诗风之变,实为晚唐士人心态的缩影。计有功《唐诗纪事》引其佚句"日落月未上,鸟栖人独行",恰似其赦后生涯写照——北返的身躯带着南谪的魂灵,在黄昏的唐韵里投下愈加深长的暗影。

金锁耀兜鍪,黄云拂紫骝。叛羌旗下戮,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故,关河碛气秋。箭创殊未合,更遣击兰州。 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

2025年07月05日

魏宫歌舞地,蝶戏鸟还鸣。玉座人难到,铜台雨滴平。 西陵树不见,漳浦草空生。万恨尽埋此,徒悬千载名。

2025年07月05日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同时代人物

比马戴小1岁

许浑

800年-858年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律诗圆稳工整,对仗精切,有《丁卯集》传世。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风格雄浑沉郁。

比马戴小3岁

夏侯孜

802年-864年

夏侯孜,字好学,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唐朝宰相。他出身于谯郡夏侯氏,登进士第,累迁婺州刺史、绛州刺史等职。唐宣宗时,夏侯孜历任户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同平章事等职,后出为西川节度使,在任内修复邛崃关,加强边防。唐懿宗即位后,夏侯孜又被召回朝中,担任左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后因事被贬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最终在任上去世,赠司空。

比马戴大4岁

卢仝

795年-835年

卢仝,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他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仙”。其诗风独特,以险怪新奇著称,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性格狷介,不愿仕进,隐居少室山,自号玉川子。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不幸受牵连被害。

比马戴大4岁

宋若宪

795年-835年

宋若宪为唐代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宋廷芬之女。她聪慧且有文才,与姐妹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荀均以才学闻名。宋若莘去世后,宋若昭代司秘书,后宋若昭卒,宋若宪继之掌管宫中记注簿籍。她因卷入政治斗争,被诬陷与驸马都尉杜中立勾结,最终被赐死。

比马戴小4岁

李回

803年-855年

李回,字昭度,陇西人,唐朝官员。出身陇西李氏,为宪宗朝宰相李吉甫之孙,德宗朝宰相李栖筠之曾孙。李回凭借门荫入仕,累迁京兆府户曹参军。后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判本司事、同平章事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作为,在会昌年间,协助武宗处理诸多事务,在平定泽潞刘稹叛乱等事件中发挥了作用。宣宗即位后,李回因事被贬,后卒于湖南观察使任上。

比马戴小4岁

段成式

803年-863年

段成式,字柯古,唐代文学家、官员,以笔记小说《酉阳杂俎》闻名于世。他出身官宦世家,博学多才,擅长诗文,与李商隐、温庭筠并称“三十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