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2025年07月05日

闻君招隐地,仿佛武陵春。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崩查年祀积,幽草岁时新。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芳晨临上月,幽赏狎中园。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
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
俗远风尘隔,春还初服迟。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芳杜湘君曲,幽兰楚客词。山中有春草,长似寄相思。

宾王

译文

闻君招隐地,仿佛武陵春。
听说你隐居的地方,宛如武陵的春天。
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编织菱叶似归隐楚地,拨开荆棘如躲避秦乱。
崩查年祀积,幽草岁时新。
崩塌的树木见证岁月流逝,幽深的草木年年焕新。
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一旦告别这沧浪之水,怎知还有隐逸之人。
芳晨临上月,幽赏狎中园。
芬芳的早晨迎来明月,悠闲地赏玩园中景致。
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
蝴蝶翩翩引人入梦,没有羊儿会触碰到篱笆。
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
忘却南涧的水草,抛开北堂的萱草之思。
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独坐叹息繁华消逝,思念你又能向谁倾诉。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
尽情探寻山林泉石,在美景中短暂徘徊。
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客人如黄莺般迁居,却无人乘驷马而来。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
聚集的花朵似薄雪,沸腾的水声如轻雷。
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
今日徒然招隐,方知与凿坏不同。
俗远风尘隔,春还初服迟。
远离尘俗风烟隔绝,春归时换上新衣已迟。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山林疑似中散之地,人似上古淳朴之时。
芳杜湘君曲,幽兰楚客词。
芳杜似湘君之曲,幽兰如楚客之词。
山中有春草,长似寄相思。
山中的春草,长久如寄相思之情。

词语注释

缉芰(jī jì):编织菱叶。
披榛(pī zhēn):拨开荆棘。
崩查(bēng chá):崩塌的树木。
蠲思(juān sī):抛开思念。
裴徊(péi huái):徘徊。
结驷(jié sì):四匹马并驾的车。
凿坏(záo pī):指凿开墙壁,比喻破坏自然。
芳杜(fāng dù):香草名。
湘君(xiāng jūn):湘水之神。

创作背景

关于《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的创作背景

唐风浩荡,诗心高远。此组诗当作于盛唐时期,诗人与友人辛簿简、思玄上人交游林泉之际,以隐逸之思酬唱山水之乐。考唐代士风,佛道思想交融,文人常以方外之交为雅事。思玄上人其人虽不见于正史,然以"上人"之称,当为诗僧之流,其林泉居所或隐于终南、嵩少之间,成为文人涤荡尘襟的桃源。

诗中"武陵春""避秦"之典,暗合天宝前后士人对隐逸的集体向往。安史之乱前的盛世危机已现端倪,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专权,使得"崩查年祀积"(暗喻朝政积弊)与"幽草岁时新"(自然永恒)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化用《楚辞》芳杜幽兰意象,更以"中散地"(嵇康)"上皇时"(上古淳朴)的典故,构筑出超越时空的精神净土。

第三首"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二句,似纪实亦似禅悟。唐代寺院多依山而建,春日飞花坠涧、溪流雷鸣之景,恰是禅宗"声色中见真空"的写照。而末章"山中有春草,长似寄相思",既承《楚辞·招隐士》遗意,又暗合王维"春草明年绿"的时空绵延感,将方外交游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对话。

此组诗在形式上承袭六朝酬答传统,内容上却注入盛唐特有的清旷之气。每首皆以林泉为镜,照见仕隐矛盾:既有"忘怀南涧藻"的洒脱,又有"坐叹华滋歇"的怅惘。这种复杂心绪,正是开元天宝年间文人徘徊于庙堂与江湖之间的典型心态。

赏析

诗人以"武陵春"起笔,将友人隐居之地比作桃花源,瞬间构筑起超然世外的意境。"缉芰""披榛"二句化用《楚辞》意象,芰荷为衣喻高洁,披荆斩棘见隐逸之志,明人胡应麟《诗薮》评此"得楚骚遗韵,而更添唐音清越"。

次章"芳晨""幽赏"转入细腻的时空体验。蝶梦典出《庄子》,羊触藩篱语本《周易》,诗人巧妙将哲学意象转化为生活图景。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称赏"有蝶堪成梦"句:"以物观我,物我两忘,此等句法自陶谢后唯摩诘能得三昧"。

第三章笔锋陡转,"聚花如薄雪"以动写静,将落英纷飞喻为轻雪漫舞;"沸水若轻雷"则以声衬寂,溪流喧响反增山野幽趣。宋人刘辰翁《王孟诗评》谓此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得山水真趣而不着斧痕"。

末章用典臻于化境。"中散"暗指嵇康,"上皇"呼应首章武陵,古今隐逸精神在此叠印。尤其"山中有春草"二句,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解析:"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点化为永恒思念,春草意象既实且虚,成为连接尘世与林泉的精神纽带"。

全诗以"沧浪水"始,以"春草"终,形成清浊相映的意象闭环。正如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所言:"四首联章如山水长卷,既有陶渊明的恬淡真率,又具谢灵运的工丽精微,更在佛玄思想中注入盛唐特有的明朗气韵,堪称酬赠类山水诗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明·钟惺《唐诗归》评其一: "子昂以'武陵春'三字点化招隐之地,便觉桃花流水宛然在目。'缉芰''披榛'二语,不独用典精切,更见隐者风骨。结句'一谢沧浪水',有濯缨之志而含而不露,此等结法最是唐人气韵。"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其二: "'有蝶堪成梦'化用庄周梦蝶,'无羊触藩'反用《周易》大壮卦辞,一正一反间,尽显思玄上人林泉之趣。末联'坐叹华滋歇',暗合《楚辞》'惟草木之零落'意,而气象自别。"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析其三: "此首最得陶谢神髓。'聚花如薄雪'状落英纷披,'沸水若轻雷'写山泉淙铮,视听交融处,俨然一幅有声画。末句'异凿坏'用《庄子》典故,谓真隐者不假雕饰,与王维'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同一机杼。"

当代学者叶嘉莹论其四: "通篇以楚辞意象为经纬:'芳杜'承湘君之遗响,'幽兰'启屈子之孤怀。'山中春草'之喻,既师法《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复开后人'春草年年绿,相思岁岁深'之先河。子昂此作,可谓得骚人之魂而铸唐音之骨。"

日本学者入谷仙介《盛唐诗选》总评: "四首联章如山水屏风,层层展卷。其妙处在于每以《庄子》玄理为骨,以《楚辞》香草为肌,终以陶谢白描手法出之。唐人隐逸诗至此,已脱尽六朝铅华,直抵盛唐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