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将军拥旄宣庙略,
战士横行静夷落。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逾剑阁。
阁道岧峣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邛关九折无平路,
江水双源有急流。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昔时闻道从军乐,
今日方知行路难。苍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烟波。三春边地风光少,
五月泸中瘴疠多。朝驱疲斥候,夕息倦谁何。
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重义轻生怀一顾,
东伐西征凡几度。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万里。弃置勿重陈,
重陈多苦辛。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绛节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但令一技君王识,
谁惮三边征战苦。行路难,行路难,岐路几千端。
无复归云凭短翰,望日想长安。
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长城。
天子按剑征馀勇,将军受脤事横行。七德龙韬开玉帐,
千里鼍鼓叠金钲。阴山苦雾埋高垒,交河孤月照连营。
连营去去无穷极,拥旆遥遥过绝国。阵云朝结晦天山,
寒沙夕涨迷疏勒。龙鳞水上开鱼贯,马首山前振雕翼。
长驱万里詟祁连,分麾三命武功宣。百发乌号遥碎柳,
七尽龙文迥照莲。春来秋去移灰琯,兰闺柳市芳尘断。
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行路难。
誓令氛祲静皋兰。但使封侯龙额贵,讵随中妇凤楼寒。

宾王

译文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你可曾见那大狐毒蛇自成群落,盘踞深渊恃险作乱。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天子发兵征讨凶徒,将帅受命领兵出征。
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
将军执节传达朝廷谋略,战士勇猛扫平边患。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逾剑阁。
长驱直入越过铜梁山,直捣三巴穿越剑门关。
阁道岧峣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栈道高耸通向戍楼,剑门雄关俯瞰灵秀山川。
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邛崃关山路九曲险峻,岷江双源奔腾湍急。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征战无归期,异乡岁月迟。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丘陵起伏延绵不绝,丛林苍茫遥远无边。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险途经过紫盖峰,泥泞难行青泥坡。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不断向哀牢进发,渐渐进入不毛之地。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悬崖绝壁千里险峻,群山连绵四望巍峨。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中原边陲地域有别,夷夏风俗迥然不同。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交趾地处南方荒远,昆弥靠近北方边塞。
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
河川弥漫着毒雾,溪谷常下着连绵雨。
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
积水四季流淌,古木千年倾倒。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
像浮萍飞蓬般漂泊无定,攀藤附葛翻越险峰。
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
从前只听说从军豪迈,如今才知行路艰难。
苍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
苍茫江水向东奔流,炎热的南方边疆。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烟波。
南中星空映照银河,秦地关山阻隔烟波。
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
边塞春天少有美景,五月泸州瘴气弥漫。
朝驱疲斥候,夕息倦谁何。
清晨驱赶疲惫的侦察兵,夜晚歇息无人过问。
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
月下拉开繁弱弓,星夜挥舞太阿剑。
重义轻生怀一顾,东伐西征凡几度。
重义轻生只求君王一顾,东征西战已有多次。
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夜以继日白发渐生,年复一年战袍破旧。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灞城角落,滇池水边,遥望天涯愁绪堆积,行走大地没有尽头。
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万里。
只感到季节变换景物不同,却不知关山相隔千万里。
弃置勿重陈,重陈多苦辛。
放下往事不再提起,提起只会增添痛苦。
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暂且欣赏军中杨柳曲,何必回忆故园桃李人。
绛节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红色符节朱旗配白羽,赤胆忠心刀剑报君王。
但令一技君王识,谁惮三边征战苦。
只求一技之长得君王赏识,谁怕边疆征战艰苦。
行路难,行路难,岐路几千端。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成千上万条。
无复归云凭短翰,望日想长安。
再不能借短翅乘云归去,只能望日思念长安。
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长城。
你可曾见玉门关尘土遮蔽边亭,铜鞮杂虏侵犯长城。
天子按剑征馀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天子按剑征集勇士,将军受命率军征战。
七德龙韬开玉帐,千里鼍鼓叠金钲。
以七德龙韬开设军帐,千里鼍鼓金钲齐鸣。
阴山苦雾埋高垒,交河孤月照连营。
阴山浓雾笼罩高垒,交河孤月映照军营。
连营去去无穷极,拥旆遥遥过绝国。
连绵军营延伸无尽,旌旗飘扬穿越异域。
阵云朝结晦天山,寒沙夕涨迷疏勒。
战云清晨笼罩天山,寒沙傍晚弥漫疏勒。
龙鳞水上开鱼贯,马首山前振雕翼。
战船如龙鳞般排列,战马在山前展开雕旗。
长驱万里詟祁连,分麾三命武功宣。
长驱万里震慑祁连,分兵三路宣扬武功。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尽龙文迥照莲。
百发乌号弓射穿柳叶,七尺龙文剑光映莲花。
春来秋去移灰琯,兰闺柳市芳尘断。
春去秋来时光流逝,闺房集市芳踪已绝。
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雁门关远书信稀少,鸳鸯被里相思消瘦。
行路难。誓令氛祲静皋兰。
行路难啊。誓要扫净皋兰的妖氛。
但使封侯龙额贵,讵随中妇凤楼寒。
只求封侯拜将显贵,岂愿随妇人独守空楼。

词语注释

封狐:大狐狸。
雄虺(huǐ):大毒蛇。
冯(píng)深:依傍深渊。
妖氛:不祥之气。
玉玺:皇帝的印玺。
金坛:拜将的坛台。
旄(máo):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庙略:朝廷的谋略。
夷落:少数民族部落。
铜梁:山名。
三巴:地名。
剑阁:剑门关。
岧峣(tiáo yáo):高峻。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遥裔:遥远。
灵丘:仙山。
邛(qióng)关:邛崃关。
不毛:不生长草木的地方。
交趾:古地名。
昆弥:古族名。
行潦(lǎo):积水。
崩查:倒下的古木。
漂梗:漂浮的树枝。
飞蓬:随风飘飞的蓬草。
扪(mén):摸。
引葛:拉着葛藤。
丹徼(jiào):南方边疆。
瘴疠(zhàng lì):瘴气瘟疫。
斥候:侦察兵。
繁弱:古良弓名。
太阿:古宝剑名。
戎衣:军装。
滇(diān)池:湖名。
清笳:凄清的胡笳声。
讵(jù):岂。
绛节:红色符节。
朱旗:红旗。
白羽:白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白刃:刀剑。
短翰:短翅膀。
铜鞮(dī):古地名。
受脤(shèn):接受祭肉。
七德:武德的七种表现。
龙韬:兵法。
鼍(tuó)鼓:鳄鱼皮鼓。
金钲(zhēng):铜锣。
疏勒:古西域国名。
詟(zhé):震慑。
祁连:祁连山。
麾(huī):指挥旗。
乌号:良弓名。
龙文:宝剑名。
灰琯(guǎn):古代候气的器具。
兰闺:女子居室。
柳市:繁华的街市。
雁门:雁门关。
迢递:遥远。
鸳被:绣有鸳鸯的被子。
双带缓:衣带宽松,指消瘦。
氛祲(jìn):妖气。
皋(gāo)兰:山名。
龙额:龙额侯,爵位名。
中妇:指妻子。
凤楼:妇女居处。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创作背景

烽烟漫卷的盛唐边塞,金戈铁马与诗笔交鸣。骆宾王以《从军中行路难二首》铸就了初唐边塞诗的铮铮铁骨,字里行间奔涌着壮士的热血与文人的忧思。

一、烽燧照亮的创作时空

贞观至调露年间(627-680),大唐帝国正经历着剧烈的边疆震荡。青海吐蕃、西南南诏、西北突厥如"封狐雄虺自成群"般侵扰,诗中"铜鞮杂虏寇长城"正是龙朔三年(663)吐蕃攻陷龟兹的真实写照。诗人随裴行俭西征时,亲见"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的蜀道艰险,更在交趾战场目睹"川源饶毒雾,溪谷多淫雨"的瘴疠之地。

二、金甲映照的诗史交织

"玉玺分兵征恶少"暗指仪凤三年(678)高宗发兵十八万征吐蕃的旧事,而"将军拥旄宣庙略"则化用苏定方平定西突厥的典故。诗中"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的泸州"地多瘴气,春末尤甚"形成互文,更将"邛关九折"的险峻与《华阳国志》所述"邛崃山本名邛笮,故邛人、笮人界也"的历史纵深熔铸其中。

三、剑穗飘扬的文人戍歌

在"绛节朱旗分白羽"的壮烈背后,藏着初唐诗人的集体困境。当"年年岁岁戎衣故"的叹息与杨炯"宁为百夫长"的豪言并置,折射出文人从军"重义轻生怀一顾"的复杂心态。末句"望日想长安"以《世说新语》"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将戍卒乡愁凝练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密码。

这两首杂曲歌辞如双生利剑,既刺穿"行路难"的现实阴霾,又挑亮"酬明主"的理想火炬。在敦煌残卷与《乐府诗集》的传抄中,我们仍能听见盛唐气象在诗行间隆隆作响的初声。

赏析

这首诗以壮阔的边塞行军为背景,通过密集的意象群和跌宕的情感脉络,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特有的雄浑气韵与深沉悲慨。

一、险峻意象中的征途之苦

诗人以"封狐雄虺""毒雾淫雨"等险恶意象开篇,构建出南疆特有的瘴疠之境。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极写蛮烟瘴雨之状","紫盖峰""青泥坂""绝壁千里"等空间意象的层叠,形成垂直与水平交织的险峻感,印证了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唐人好为边塞之音,以其山川险绝,足发壮怀"。

二、时空交错里的征人悲情

"征役无期返"与"岁华晚"形成时间囚笼,"天涯望转积"与"关山千万里"构成空间迷宫。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指出"杳杳丘陵""苍苍林薄"二句"看似写景,实乃心象",征人在时空双重压迫下,"漂梗飞蓬"的比喻恰如《文选》李善注所称"喻将士之飘零无依"。

三、刚柔相济的情感张力

诗中刚健的"丹心白刃"与柔婉的"芳园桃李"形成强烈对照。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绛节朱旗'的壮烈与'鸳被相思'的缠绵,正是盛唐边塞诗'侠骨柔情'的典型体现。"尤其"重义轻生怀一顾"句,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赞为"七字道尽将士忠勇之本色"。

四、音乐性结构的抒情艺术

双"行路难"的复沓呼应,暗合古乐府"一唱三叹"之法。任半塘《唐声诗》考证此诗"当为军中所奏行进曲","清笳杨柳"与"鼍鼓金钲"的听觉意象交替,形成张戒《岁寒堂诗话》所称"金戈铁马中忽闻芦管"的审美反差。

结句"望日想长安"以太阳意象收束全篇,钱钟书《谈艺录》指此"将空间远征转化为时间守望,使雄浑的边塞诗意外获得永恒的抒情品质"。这种"苦辛"与"酬主"的矛盾统一,正是陈贻焮《唐诗论丛》所揭示的"盛唐气象中悲壮的底色"。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
"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骨力遒劲,音节悲壮。首章极写征途险绝,结以'谁惮三边征战苦',忽作裂帛声;次章'阵云''寒沙'一联,真画工不能到。子安以赋法入诗,遂开边塞一派先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临海此作,如昆阳夜战,雷雨交作。'绝壁千里险'四语,已尽西南瘴疠之状;'阴山苦雾'六句,复状绝塞苍茫。末以'龙额''凤楼'对照,尤见风骨。七言长歌至此,可谓牢笼百态。"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骆丞二章,实从鲍照《行路难》脱胎,而壮采过之。'漂梗飞蓬'句暗用《战国策》典,'绛节朱旗'联则化用《汉书》仪制。最妙在'无复归云凭短翰'一转,顿挫中自见忠愤之气。"

当代·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这两首军旅诗的空间调度极具匠心:首章纵向推进,自铜梁剑阁直抵哀牢不毛;次章横向铺展,从阴山交河辐射雁门疏勒。'行路难'的母题在三维时空里获得史诗般的展开,堪称初唐七言歌行的坐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