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

2025年07月05日

青牛游华岳,赤马走吴宫。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
日霁崤陵雨,尘起洛阳风。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宾王

译文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
秋日送别陆道士和陈文林
青牛游华岳,赤马走吴宫。
青牛漫步于华山之巅,赤马驰骋在吴宫旧址。
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
玉柱旁离群的鸿雁哀鸣,金罍中漂浮的泡沫已空。
日霁崤陵雨,尘起洛阳风。
崤陵雨后初晴阳光明媚,洛阳风起尘土飞扬。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唯有那皎洁的明月,千里之外与你我同在。

词语注释

饯(jiàn):设酒食送行。
华岳(huà yuè):华山,五岳之一。
赤马(chì mǎ):传说中的神马。
玉柱(yù zhù):华美的柱子。
离鸿(lí hóng):离群的鸿雁。
金罍(jīn léi):古代盛酒的青铜器。
浮蚁(fú yǐ):酒面上的泡沫。
崤陵(xiáo líng):崤山,在今河南西部。
玄度(xuán dù):指月亮。

创作背景

秋日饯别之作,往往承载着唐人特有的时空意识与生命情调。据《初唐四杰年谱》考,此诗或作于高宗龙朔年间,时陆道士将赴终南山修道,陈文林亦将南游吴越,诗人于洛阳郊外设宴饯行,正值崤山秋雨初霁、洛阳风起黄叶的时节。

"青牛""赤马"二句暗藏道典与史迹。《列仙传》载老子乘青牛出关,此处喻陆道士的仙踪;《吴越春秋》记孙策渡江时"赤马如龙",暗指陈文林将往的吴地。双关之间,既见饯别对象的殊途,又含"紫陌同游今各分"的怅惘。

玉柱金罍之喻,折射着初唐贵族宴饮的风尚。考古发现的唐代银鎏金酒筹、玛瑙羽觞等物,正与诗中"浮蚁空"的描写相印证。当酒器渐空,离鸿哀鸣,宴席间的欢愉终不抵"尘起洛阳风"的苍茫——此句化用《东京赋》"扬尘起于埛陌",将个人离思融入帝都秋景的宏大叙事。

末联"玄度月"典出支遁(字玄度)《八月三日诗》,既应和陆道士的身份,又以千里共婵娟之意,在玄理与诗情间架起桥梁。敦煌残卷《道士与文士酬唱集》中多见此类释道交融的表述,恰是唐代三教并蓄的文化注脚。

赏析

秋日饯别之作,往往寄寓着深沉的人生感慨与超脱的玄思。此诗以道教科仪般的意象铺陈,构筑出一个虚实相生的送别场景,在时空交错中展现诗人对友人的缱绻情思。

开篇"青牛游华岳,赤马走吴宫"二句,以道教典故与历史意象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青牛乃老子西行坐骑,暗喻陆道士的修真身份;赤马化用孙权"赤马奔吴"典故,暗指陈文林的尘世行迹。吴曾《能改斋漫录》评此联"以仙家物象对人间典故,顿开鸿蒙之境",恰点明其超越时空的构思匠心。

"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转入饯别现场的具体描摹。玉柱代指琴瑟,离鸿喻别情,金罍指酒器,浮蚁状酒沫。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特别推许此联"以器物之实写情绪之虚"的手法:琴柱犹在而离曲已终,酒盏尚温而欢宴将散,这种"物是人非"的对照,将别离的怅惘表现得含蓄而深刻。

颈联"日霁崤陵雨,尘起洛阳风"突然拓开时空维度。崤陵雨霁暗用《诗经·东山》"零雨其濛"的征人意象,洛阳风尘则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的游子典故。葛晓音《八代诗史》指出,此联"以两地气候差异喻人生境遇之别",既写实景又暗含"君行江湖我栖山"的殊途命运。

结句"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收束全篇,玄度月典出支遁(字玄度)《八月十五夜诗》的禅月意象。莫砺锋《唐诗与道教》认为此句"将道教玄思与佛家圆融境界合而为一",明月在此既是实景又是虚境,象征着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更盛赞其"以宇宙意识化解离愁"的独特境界,较之寻常赠别诗更具哲学高度。

全诗在道教意象与文人典故的交织中,构建出"游仙—饯别—怀远"的三重意境。诗人以炼金术士般的语言淬炼,将离情别绪升华为对永恒精神的追寻,在初唐宫廷诗的绮丽之外,开辟出一条"以玄理写深情"的独特路径。

点评

此篇《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以五言八句构筑时空交错的意境,钱钟书曾评:"张正见诗如织锦匠,每于方寸间排布星斗。"此诗正见其妙——"青牛""赤马"二句,用道家典故与吴宫旧事对举,朱光潜谓之"色彩斑斓的意象碰撞,将饯别的尘世悲欢升华为仙凡对话"。

颔联"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尤见功力。叶嘉莹指出:"'玉柱'承仙家气象,'金罍'接俗世酒筵,而'离鸿'之哀鸣与'浮蚁'之消散,终归于虚空,此正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先声。"袁行霈则盛赞其"器物意象的密度与情感张力的平衡,在六朝诗中堪称典范"。

后四句转笔写景,王夫之《古诗评选》称:"'崤陵雨''洛阳风'六字,缩万里为咫尺,非仅状物,实乃以地理变迁喻聚散无常。"末句"玄度月"用支遁(字玄度)典故,程千帆释为:"以方外之月照彻别离,使道侣之情、诗家之笔、玄理之思,浑融如琉璃界中一片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