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忆蜀地佳人

2025年07月05日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宾王

译文

东西吴蜀关山远
吴地与蜀地相隔千山万水,路途遥远
鱼来雁去两难闻
书信往来稀少,音讯难通
莫怪常有千行泪
不要怪我常常泪流满面
只为阳台一片云
只因为思念那如阳台云彩般美丽的佳人

词语注释

吴蜀:指吴地和蜀地,古代吴国和蜀国的地域,泛指两地相隔遥远
关山:关隘和山岭,比喻路途遥远艰险
鱼雁:古代传说鱼和雁可以传递书信,这里代指书信
阳台:这里并非现代建筑中的阳台,而是指楚王与神女相会的阳台,典出宋玉《高唐赋》,代指男女欢会之地

创作背景

那是一个暮春的傍晚,晚霞如蜀锦般铺陈在天际。诗人独坐长安客舍,案头摊开的巴山地图上,蜿蜒的蜀道被朱笔勾出深深浅浅的痕迹。窗外忽然传来卖花女叫卖海棠的吴音,让他手中的羊毫陡然一颤——这声音竟与成都浣花溪畔的卖花声如此相似。

据《酉阳杂俎》记载,唐代宗广德年间,蜀中才女薛涛制作的"十色笺"曾风靡两京。诗人案头便叠着这样的彩笺,其中一页墨痕犹新,写着"东西吴蜀关山远"的字句。当时成都府与扬州并称"扬一益二",两地商旅往来却要穿越三峡天险,正如《元和郡县图志》所载:"自蜀至吴,水路三千里,滩险四百处。"

诗人曾在剑南节度使幕中任职,亲历过"鱼书欲寄何由达"的怅惘。杜工部"鸿雁几时到"之叹,白乐天"蓝桥春雪君归日"之思,此刻都化作笔端缠绵的云雨。阳台用宋玉《高唐赋》典,暗指当年在蜀中与某位精通诗书的女子(或即薛涛一类的才女)的知遇。那女子常以云母笺题诗相赠,故有"一片云"之喻。

《唐才子传》提到中唐诗人多有"巴蜀情结",盖因安史之乱后大批文人入蜀避难。当他们在长安洛阳重逢蜀地故人时,总不免像元稹那样"忆君心似西江水",将锦江春色与巫山云雨都揉碎在诗行间。此诗正是用"鱼雁"古意与"阳台"新典,在尺素之间构筑起跨越关山的记忆回廊。

赏析

这首怀人之作以"远"字为眼,将蜀道之险与相思之苦交织成凄美的双重奏。吴蜀两地被崇山峻岭生生隔断,正如李商隐《无题》中"刘郎已恨蓬山远"的绝望,诗人用"关山远"三字将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阻隔。鱼雁意象的运用尤为精妙,《汉书·苏武传》中雁足传书的典故在此被反用为"两难闻",正如清代学者纪昀所评:"鱼雁本通信之物,却道两难,是进一层写法"。

"千行泪"与"一片云"的强烈对比堪称诗眼。阳台云雨典出宋玉《高唐赋》,但诗人化用得不落窠臼。当代学者叶嘉莹指出:"将巫山云雨典故拆解重组,使香艳典故转为纯粹的精神寄托"。泪水与云雾的意象叠加,形成朦胧的视觉蒙太奇,恰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情感呈现递进式爆发。首联平实叙事如絮语,颔联"莫怪"二字突然转向抒情,尾句"只为"将情感推向高潮。这种结构暗合白居易"卒章显志"的创作主张,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特别赞赏此类布局:"如溪流遇石,终成飞瀑"。诗人将无法排遣的思念,最终都倾注在那片可望不可即的云端,留给读者无限怅惘的审美空间。

点评

此诗以"关山远"起笔,顿生天地苍茫之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鱼来雁去"非独写音书断绝,实乃相思无凭之象,尺素难托,鱼雁空劳,遂使"两难闻"三字沉痛入骨。

"千行泪"与"一片云"之对仗尤见匠心。**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泪作千行,云只一片,以多形少,情之专注可知"。阳台云者,用宋玉《高唐赋》典而能化,巫山神女之思,尽在缥缈云烟间。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点破其中三昧:"'莫怪'二字最是婉妙,似自解,似告慰,而寸心所系,终在蜀地佳人"。全诗不着"思"字而思致宛然,不写"愁"字而愁绪满纸,深得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