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城阙,骆宾王独坐书斋,青灯黄卷间忽闻故人费六将归蜀地的消息。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提笔时但见砚中墨色如夔门夜月,恍惚间已随神思溯长江而上。
巴蜀云烟入梦来
案头《华阳国志》犹带蜀地竹香,费六此去正是沿着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官道。诗中"星楼望蜀道"暗合成都锦江边的散花楼,而"月峡指吴门"则化用《荆州记》中"明月峡在巴东,吴门乃苏州别称"的典故,一西一东间,将长江上下游的险峻与繁华尽收笔底。
九折坂上墨痕深
"九折切惊魂"句绝非虚言。据《太平寰宇记》载,邛崃九折坂"回曲九折,乃至山上",当年王阳至此畏险辞官,王尊却叱驭而过。诗人以险途喻离情,更暗含对友人宦海沉浮的担忧。窗外渐起的风雪,恰似蜀道上的"雪影含花落",那飘零的何止是梅蕊,更是士人漂泊无定的命运。
菊径独酌见唐音
尾联"三径晚"用蒋诩归隐典,案头《艺文类聚》正翻在隐逸部。唐人送别诗惯以酒樽作结,然此"一清尊"却透出初唐特有的清峻。当费六的舟楫穿过三峡猿声时,长安的诗人正将魏晋风骨与盛唐气象,酿成这盏跨越千里的别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