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郭少府探得忧字

2025年07月05日

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贝阙桃花浪,龙门竹箭流。
当歌凄别曲,对酒泣离忧。还望青门外,空见白云浮。

宾王

译文

开筵枕德水
设宴在德水之畔
辍棹舣仙舟
停下船桨,泊好仙舟
贝阙桃花浪
华丽的宫殿旁,桃花般的浪花翻涌
龙门竹箭流
龙门处水流湍急,如竹箭飞驰
当歌凄别曲
唱起凄凉的离别曲调
对酒泣离忧
对着酒杯,泪洒离愁
还望青门外
回望青门之外
空见白云浮
只见白云悠悠飘浮

词语注释

德水:指黄河,古人以黄河为德水。
辍棹(chuò zhào):停下船桨。棹,划船的工具。
舣(yǐ):停船靠岸。
贝阙(bèi què):以贝壳装饰的宫阙,指华丽的宫殿。
龙门:地名,此处指黄河的龙门,水流湍急。
竹箭流:形容水流湍急,如竹箭飞射。
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此处泛指城门。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灞桥烟柳正低垂。王勃立于渭水之畔,一袭青衫被河风拂动,手中酒盏映着粼粼波光。这位初唐四杰中最年轻的才子,此刻眉间凝着化不开的愁绪——挚友郭少府即将赴任边陲,吏部文书上的"忧"字判词,恰似命运投下的阴影。

水殿送别的筵席设在德水之滨,画舫朱栏半浸春波。诗人以"贝阙桃花浪"喻指皇都盛景,龙门激流中的竹箭意象,暗合《后汉书》"人生如激流之箭"的典故。当歌姬唱起《阳关三叠》时,满座衣冠皆掩面,王勃却凝视着友人腰间悬着的铜鱼符——那新铸的符节闪着冷光,提醒着此去安西都护府的万里风沙。

史载唐高宗显庆年间,朝廷常以"探字"决定官员迁谪。郭少府抽中的"忧"字,恰似谶语般预示了边地之行的艰辛。诗人以"白云浮"作结,既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出世之思,又暗含《列子》"白云苍狗"的世事变幻之叹。青门外缓缓闭合的城门,在落日中拖出长长的阴影,将离愁永远镌刻在盛唐的记忆里。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愁绪。开篇“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描绘了设宴送别的场景,德水与仙舟的意象既显高雅,又暗含离别的无奈。德水象征德行深厚,仙舟则暗示友人即将远行,二者的结合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与不舍。

“贝阙桃花浪,龙门竹箭流”进一步以自然景象烘托离别氛围。贝阙指龙宫,桃花浪暗喻春天的离别,龙门与竹箭流则象征仕途的艰辛与人生的漂泊。这两句不仅画面优美,更通过意象的叠加,深化了离别的惆怅。正如学者傅璇琮所言:“此联以神话意象与自然景象交融,既显壮阔,又透哀婉,足见诗人笔力之深。”

“当歌凄别曲,对酒泣离忧”直抒胸臆,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凄凉的别曲与泣下的离忧,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令读者感同身受。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联:“语虽直白,情却深挚,离愁别恨,溢于言表。”

末联“还望青门外,空见白云浮”以景结情,青门是长安东门,象征离别之地,白云浮空则暗示友人远去后的空虚与寂寥。诗人伫立凝望,唯见白云悠悠,无尽的思念与孤独尽在其中。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此联以空灵之景写深沉之情,虚实相生,余韵悠长。”

全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将离别的愁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诗人巧妙运用神话与自然意象,既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又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佳作。

点评

此诗气韵沉郁而笔力雄健,如"贝阙桃花浪,龙门竹箭流"二句,以仙家意象写人间别情,**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熔金琢玉而自然流转,初唐骈俪中独见风骨"。

"当歌凄别曲,对酒泣离忧"直抒胸臆,**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子安(骆宾王)五律,悲而不靡,此联得《楚辞》'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之神髓。"结句"空见白云浮"化用陶潜"白云宿檐端"之境,**闻一多《唐诗杂论》**称其"以虚空之笔收束实景,似白云悠悠,余哀不尽"。

全诗以"忧"字为眼,**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总评:"仙舟德水之丽景,反衬青门白云之孤怀,六朝藻绘未尽洗,而兴象已开盛唐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