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时分,诗人独倚分水戍斑驳的戍楼,望见两脉清溪在苍茫暮色中各奔东西。这岭南险峻之地,自古便是谪宦南迁的必经之路——张九龄开凿大庾岭道的锤声犹在耳畔,韩愈"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叹息尚萦林间。
石上激湍飞溅如离人泪,每一朵浪花都在嶙峋岩壁间摔碎成呜咽。那些被贬谪的魂魄,是否也如此处的藤蔓般,在幽暗的曲涧里缠绕成解不开的结?岩穴深处经年不散的阴霾,恰似朝堂上挥之不去的谗言,连深秋的宿莽草都提前凝上了霜色。
五更梆子刺破拂晓时,戍楼的风特别冷。诗人裹紧单薄的官袍,忽然懂得当年杜审言"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的孤愤——在这道象征命运分界的水戍前,所有南行的车马都要在此停顿,接受王朝最严厉的审判:或贬儋耳,或徙夜郎,从此故园只在梦中。
那支蘸着霜色写就的毛笔,在简牍上划出两道深痕:一道流向韶关的梅岭古道,一道奔向潮州的恶溪。而诗人自己,终究要随着其中一道水纹,飘向比秋风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