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望乡夕泛

2025年07月05日

归怀剩不安,促榜犯风澜。落宿含楼近,浮月带江寒。
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

宾王

译文

归怀剩不安
归乡的思绪萦绕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促榜犯风澜
急促的船桨划破风浪,艰难前行
落宿含楼近
夜幕降临,远处的楼阁若隐若现
浮月带江寒
江面上浮动的月光,透着丝丝寒意
喜逐行前至
喜悦随着前行而愈发强烈
忧从望里宽
忧虑却在眺望中渐渐消散
今夜南枝鹊
今夜栖息在南枝的喜鹊
应无绕树难
想必不会再为找不到栖身之处而烦恼

词语注释

剩(shèng):多余,此处引申为久久、萦绕
榜(bǎng):船桨
犯(fàn):冲破,此处引申为划破
澜(lán):大波浪
宿(sù):夜晚,此处指夜幕
含(hán):包含,此处引申为若隐若现
逐(zhú):跟随,此处引申为随着
宽(kuān):宽松,此处引申为消散
南枝鹊(nán zhī què):栖息在南边树枝上的喜鹊,古人认为喜鹊南栖象征吉祥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一叶孤舟正切开建康城外翻涌的江浪。这是南朝梁代普通七年的深秋,太子洗马骆宾王执笔立于船头,江风将他腰间玉佩吹得叮当作响。史载梁武帝萧衍正大兴佛法,而这位以《咏鹅》名动江左的才子,却因丁母忧解职返乡,在政治与伦理的双重漩涡中,他的墨痕浸透了六朝文人特有的彷徨。

"归怀剩不安"五字劈空而来,恰似当时门阀士族在出仕与归隐间的永恒挣扎。建康宫阙的琉璃瓦还在视线尽头闪烁,而寒江已漫上船舷,将月光揉碎成满地银鳞。史料记载梁代舟船"促榜"(急促划桨)多为战事所用,此刻却被诗人用来丈量乡愁的距离——那"浮月带江寒"的冷冽,分明是侯景之乱前夜,整个南朝士大夫阶层对时代寒意的最初颤栗。

当"南枝鹊"的意象掠过绢纸,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古诗十九首》的遗韵。考《梁书·武帝纪》,是年确有"鹊巢太极殿"的异象记载。诗人将政治预言转化为思乡的隐喻,那绕树三匝的乌鹊,何尝不是乱世文人寻找精神原乡的集体写照?在建康与义乌之间的水系上,这首小诗成了连接庙堂与江湖的月光缆绳。

赏析

夕阳西沉时,诗人立于船头,眼前是浩渺江波,心中是翻涌乡愁。骆宾王的《望乡夕泛》以简淡笔墨勾勒出羁旅途中微妙的心绪变化,恰如清代学者王尧衢所言:"五言短章而具千里之势,字字含情,句句有境"。

"归怀剩不安,促榜犯风澜"开篇便以动态意象奠定情感基调。诗人用"犯"字描摹船头劈开浪花的姿态,实则暗喻内心不安与归途艰险。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促榜'二字极妙,既写船夫急摇橹桨的实景,又透露出诗人归心似箭的焦灼"。

中间两联构成精妙的空间对照。"落宿含楼近"将视线引向岸边渐近的城楼,温暖的人间灯火与"浮月带江寒"的凄清江月形成强烈反差。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骆宾王诗析》中评点:"'含'字使城楼有了吞吐暮霭的生气,'带'字却让月光浸透寒意,一近一远,一暖一冷,正是游子矛盾心境的具象化"。

情感转折在颈联达到高潮。"喜逐行前至"的欢欣与"忧从望里宽"的释然相映成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认为:"这种'行至忧宽'的心理体验,典型体现了唐人羁旅诗中'以行走消解愁绪'的独特哲学"。

末联化用曹操《短歌行》典故而翻出新意。当诗人想象南枝鹊鸟不再绕树彷徨,实则是以物喻己。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解读道:"结句看似写鹊,实则自况。'无绕树难'四字举重若轻,将整首诗的乡愁转化为对生命归宿的终极关怀,使小诗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意味"。

全诗如一幅水墨淋漓的江晚行旅图,在"楼-月-江-鹊"的意象转换间,完成从躁动到安宁的心灵跋涉。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唐人小诗之妙,正在于将天地逆旅的苍茫感,凝练为舟中一刻的澄明"。

点评

此篇《望乡夕泛》以清泠之笔写尽游子百转愁肠,钱钟书先生曾评其"五言如素练横空,寒星缀天",谓骆宾王善以物象拓开情思空间。诗中"浮月带江寒"一句,吴小如先生尤为激赏:"着一'带'字而境界全出,月魄江声俱成离人襟上泪痕"。

"促榜犯风澜"五字,叶嘉莹谓其"有建安风骨",将行舟之艰与心绪之艰打成一片。而尾联"南枝鹊"之喻,程千帆释为:"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典而翻出新意,使飘零之苦忽得温存之盼"。施蛰存更指出结句"应无绕树难"实乃"以否定语式作肯定期盼,此等曲折笔法,正是六朝咏怀诗三昧"。

全诗最妙处在"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一联,马茂元先生评为:"十四字中含千层转折,喜忧相生,远近互映,直把归途中心理颤动写得如在目前"。此般笔致,恰如林庚先生所言:"骆临海诗如冰弦拨泪,每个音符都凝着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