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玩初月(一作沈佺期诗)

2025年07月05日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宾王

译文

忌满光先缺
月亮忌讳圆满,光芒先有缺损
乘昏影暂流
趁着夜色,光影短暂流动
既能明似镜
既然能明亮如镜
何用曲如钩
又何必弯曲如钩

词语注释

忌满:忌讳圆满,指月亮忌讳太满
乘昏:趁着昏暗的夜色
影暂流:光影短暂流动

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宫廷诗坛上,一轮新月悄然升起,映照着沈佺期与无名诗人共同的哲思。这首《玩初月》的归属虽存争议,却恰如诗中"乘昏影暂流"的月光,流动于两位诗人的笔墨之间。

开元前后的长安夜空中,新月的清辉洒在朱漆廊柱间。彼时沈佺期正经历着从台阁重臣到流放者的命运转折,诗中"忌满光先缺"的警句,或许暗合着他目睹张易之集团覆灭后的顿悟——就像他在《被弹》诗中"平生守直道"的慨叹,月光在此成为政治智慧的隐喻。

而若视作无名氏之作,则更见初唐咏物诗的典型特征。承袭了南朝"月如钩"的意象传统(如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却以"何用曲如钩"的反诘完成超越。这种对圆满的辩证思考,与张若虚"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宇宙意识,共同构成了唐诗月意象的哲学维度。

案头青玉镇纸下,诗人或许正凝视着纱窗外的弦月。当"明镜"与"曲钩"的意象在砚台中交融,盛唐气象已在这轮初月里孕育——那不再只是六朝咏物的精巧,而是蕴含着《贞观政要》"月盈则食"的治国智慧,以及禅宗"破镜不照"的生命体悟。

赏析

初月如一位含羞的舞者,在夜空中演绎着生命的哲学。"忌满光先缺"以警句开篇,道出月相盈亏的自然规律,却暗含道家"持满戒盈"的智慧。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指出此句"将物理现象升华为人生哲理",那抹残缺不是遗憾,而是对圆满的温柔预警。

"乘昏影暂流"中,月光化作液态的银,在暮色里蜿蜒流淌。傅璇琮《唐代诗歌精解》特别赞赏"流"字的动态美:"诗人赋予月光水的质感,使静止的光阴有了流动的韵律"。这流动的不仅是月影,更是诗人对短暂美好的珍视。

颈联突然转入明镜与弯钩的意象碰撞。"既能明似镜"呼应李白"皎如飞镜临丹阙"的澄明,而"何用曲如钩"则暗含对世故圆滑的否定。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此处"以器物喻人格,展现诗人对坦荡品格的追求",月光在此完成了从自然物象到精神符号的升华。

全诗犹如月光编织的哲学锦缎。程千帆《古诗考索》总结道:"四句二十字间,容纳了自然观察、人生体悟与道德宣言,展现初唐诗歌'小题大做'的典型手法"。那轮初月最终不再只是天象,而成为照彻心灵的明灯,在简净的文字里永恒流转。

点评

此诗以初月为喻,托物言志,寥寥二十字尽显唐人绝句精妙。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忌满''乘昏'四字,已道尽月理人心。后二句翻转议论,更见立骨之奇,非止咏物,实乃处世箴言也。"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一联尤见匠心。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赞叹:"以镜喻月者多矣,然此诗独出新意。'明镜''曲钩'之辨,暗含君子守直不阿之志,所谓'正人如悬月,邪曲似弯钩',理趣与形象交融无间。"

诗中"忌满"二字最得咏物三昧。明人胡应麟《诗薮》称:"初唐咏物,贵在遗貌取神。'忌满光先缺'五字,不绘月形而月魂自现,更寓盛极必衰之戒,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