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长安郊外,渭水泛着清冷的波光,诗人骆宾王执盏立于长亭,目送挚友尹大赴京的身影渐行渐远。此时正值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朝堂上武后权势日盛,诗人因刚直谏言遭贬,而友人此去正是要踏入这风云诡谲的政局核心。
"挂瓢余隐舜"化用许由洗耳的典故,暗喻自己如上古隐士般保持高洁;"负鼎尔干汤"则以伊尹负鼎调味的典故,期许友人能如贤相般调和鼎鼐。竹叶青酒在盏中漾开涟漪,恰似离愁层层叠叠,而暮春的桃花早已零落成泥,唯余驿道蜿蜒伸向远方。
秋夜将晓时分,银河低垂仿佛触手可及,残月如钩浸着霜色。诗人怀中揣着素绢写就的赠别诗,字字皆是对《幽兰操》"幽谷无人,芳兰自馨"的呼应。此时晨雾漫过终南山麓,他独立幽谷口,望着车辙碾碎一地白露——那不仅是士人间的惺惺相惜,更是对贞观遗风的最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