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时节,淄川的天空被晨曦染成琥珀色,毛司马府邸的檐角尚挂着未晞的露珠。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骆宾王任道王府属吏,与淄川毛司马的交游便在这般清冷的秋晨中展开。《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组诗恰似九幅金箔屏风,而《秋云》一阙尤为特殊——它诞生于大唐权力更迭的缝隙间。
铜浑仪上的日影已悄然南移("南陆铜浑改"),玉叶般的薄云掠过长安西郊。史载龙朔二年长安异象频发,司天台连续奏报"瑶光星象有变",诗人以"泛斗瑶光动"暗喻天象示警。彼时武则天正逐步掌握朝政,凤阙("盖阴连凤阙")上空的云阵如展翼的龙鳞,分明是诗人对"二圣临朝"政治气象的具象描摹。
《旧唐书·天文志》载:"龙朔三年七月,有云如幕,紫微垣隐。"骆宾王笔下"临阳瑞色明"的秋云,实为裹着忧患的锦绣——他敏锐察觉毛司马这类传统士大夫"时不遇"的困境。云影掠过龙城,终将消散于初唐凛冽的政治秋风里,唯余诗人"空伤流滞情"的叹息,在千载后的秋晨仍泛着冷玉般的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