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渡瓜步江

2025年07月05日

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
月迥寒沙净,风急夜江秋。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

宾王

译文

渡瓜步江
横渡瓜步江
捧檄辞幽径
手持文书离开幽静的小路
鸣榔下贵洲
摇橹作响驶向繁华的贵洲
惊涛疑跃马
汹涌的波涛仿佛奔腾的骏马
积气似连牛
积聚的水气宛如相连的牛群
月迥寒沙净
明月高悬,清冷的沙滩一片洁净
风急夜江秋
秋风急促,夜色中的江面更显萧瑟
不学浮云影
不愿像浮云的影子一般
他乡空滞留
徒然在他乡徘徊停留

词语注释

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榔(láng):船桨,这里指摇橹的声音
迥(jiǒng):远,高远
滞留(zhì liú):停留不动

创作背景

秋风飒飒的建康城外,一叶官船正缓缓驶向烟波浩渺的瓜步江。这是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年轻的诗人王籍受命赴任湘东王记室参军,在横渡长江时写下的传世名篇。江面碎金般的夕阳映照着诗人手中的檄文,那绢帛上还带着建康宫阙的檀香气息。

瓜步古渡见证过无数历史风云。东晋桓温曾在此"鸣榔中流"誓师北伐,刘宋文帝亦在此"惊涛跃马"谋划元嘉之治。此刻江涛拍打着船舷,恍若当年金戈铁马的回响。诗人望着逐渐远去的金陵城堞,忽然惊觉浪花里翻涌的何止是江水,更是自孙吴以来三百年江南王朝的沧桑气运。

暮色中的寒沙洲渚泛着冷月清辉,这与诗人五年前在会稽云门山见到的"蝉噪林逾静"景象何等不同。江风卷起官袍的瞬间,他想起谢朓"大江流日夜"的苍茫,更想起鲍照"木落江渡寒"的孤寂。但年轻的诗人终究不愿做随波逐流的浮云,纵使前路是陌生的湘楚之地,也要在宦海风波中守住自己的明月初心。

赏析

夕阳西沉时分,诗人渡江的剪影被江水拉得很长。瓜步江的惊涛在骆宾王笔下化作奔腾的战马,浪沫飞溅间仿佛能听见金戈铁马的铿锵回响。"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的比喻令人想起《文心雕龙》中"气往轹古,辞来切今"的评语,这哪里是寻常的渡江?分明是诗人将满腔壮志注入自然意象的炼金术。

秋江的月色在诗人眼中格外清冷,"月迥寒沙净"五字勾勒出空灵的琉璃世界,与鲍照"沙汀映寒火"异曲同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曾指出,骆宾王善用"急"字点化意境,"风急夜江秋"中这个"急"字,既是江风的凌厉,更是诗人生命节奏的投射——那被贬谪的郁愤、羁旅的孤寂,都在猎猎江风中翻卷。

最动人的是结尾的自我剖白。当他说"不学浮云影"时,我们仿佛看见诗人倔强地昂起头颅。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骆宾王诗评注》中特别激赏这个转折:"从壮阔的江景突然收束为人生宣言,如同交响乐尾声的定音鼓"。这让我想起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的孤怀,但骆宾王更添几分寒士的傲骨——他拒绝做随波逐流的浮云,哪怕要为此承受"他乡空滞留"的代价。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长卷,前半段用浓墨重彩渲染江涛壮景,后半段以枯笔淡墨勾勒心灵轨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评价此诗"实现了六朝绮丽向盛唐气象的过渡",那些奔腾的意象最终都沉淀为诗人人格的倒影:在急风骇浪中,始终保持着初唐士人那份珍贵的清醒与倔强。

点评

渡瓜步江一诗,如江上清霜淬炼出的寒刃,锋芒内敛而意境高远。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曰:"骆宾王此作,骨力沉雄处直追汉魏,而'惊涛''积气'一联,尤见造化在手之妙。"诚哉斯言!

"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二句,近代学者闻一多曾评:"以动态的'跃马'喻静默的'连牛',在矛盾中达成和谐,此乃六朝至唐意象转换之枢机。"诗人将江涛的奔腾与云气的凝重,通过战马冲锋、卧牛连野的意象并置,瞬间激活了天地间的磅礴气势。

末联"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国学大师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此中可见初唐诗人突破宫体的努力——浮云之喻非仅状物,更将羁旅之思升华为生命姿态的选择,较之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砂坐飞'更显主体意识。"那拒绝如浮云般漂泊的决绝,恰似一柄划破夜江的棹影。

全诗章法,正如明人胡应麟《诗薮》所评:"五律之工,首尾匀称。'月迥''风急'一联,看似写景,实乃心镜,寒沙净则志洁,夜江秋则怀远,得情景相生之三昧。"秋江月色在此不仅是物象,更成为诗人精神澄明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