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

2025年07月05日

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
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

宾王

译文

千里风云契
千里之外,风云际会,心意相通
一朝心赏同
一朝相聚,彼此欣赏,情投意合
意尽深交合
情意深厚,交心相融
神灵俗累空
心灵超脱,世俗烦扰皆成空
草带销寒翠
草色渐褪,寒意消尽,翠绿犹存
花枝发夜红
花枝绽放,夜色中更显红艳
唯将澹若水
唯有保持淡泊如水的心境
长揖古人风
深深致敬古人的高风亮节

词语注释

契(qì):投合,默契
澹(dàn):淡泊,宁静
揖(yī):古代的一种拱手礼,表示尊敬

创作背景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创作背景

暮云低垂时节的唐开元年间,长安城南的窦氏别业正浸润在初秋特有的清朗之中。这座以"累石为山、引泉为池"闻名的宅邸,此刻檐角飞铃应和着终南山的松涛,诗人与窦六郎对坐水榭,鎏金酒樽里晃动着新酿的菊醴。

考《新唐书·艺文志》载,窦六郎乃河洛望族之后,其宅第常为京兆文人雅集之所。是年秋七月既望,诗人应这位"雅好老庄,尤善击筑"的贵胄之邀赴宴,正值"凉风始至,蟋蟀居壁"的孟秋节气。席间但见"草带销寒翠"——尚存仲夏余韵的庭草犹带青碧,而"花枝发夜红"已暗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蓼花始秀"的物候记载。

诗人援笔之际,长安城正经历着开元盛世的最后辉煌。据《唐两京城坊考》,窦宅所在的永宁坊与尚书省仅一街之隔,此处宴饮酬唱之作,往往承载着士人"形在江海,心存魏阙"的双重寄托。"唯将澹若水"之句,既暗合《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哲思,又折射出玄宗朝后期文人"避世金马门"的微妙心态。那"长揖古人风"的结语,在朱雀大街暮鼓声中,化作对屈贾风流的精神遥揖。

赏析

初秋薄暮的窦氏宅邸里,一场文人雅集正酝酿着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首联"千里风云契,一朝心赏同"以天地为幕布,将知音相逢的偶然性升华为命定的必然——正如《唐诗镜》所言"起句便有吞吐山河之气","风云"既是实景又暗喻人生际遇,两个空间意象的碰撞迸发出伯牙子期般的灵魂震颤。

颔联"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展现唐代文人特有的精神辩证法。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特别激赏此联:"十字道尽魏晋风骨",诗人以"神灵"对"俗累",构筑起精神世界的二元对立。当心意相通至极致时,物质世界的羁绊如晨雾消散,这种境界与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的东篱意境遥相呼应。

颈联"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将宴饮场景点染得极具张力。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销'字炼得奇绝,草木犹知时节更替,况人情乎?"初秋草木将褪未褪的翠色与夜宴灯烛映照的花枝,构成冷暖色调的奇妙共生。这种物候描写实则暗藏《文心雕龙》"物色相召"的创作机理,自然物象成为情感投射的载体。

尾联"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完成精神境界的终极飞跃。当代学者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解析:"'澹若水'化用《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将宴饮之乐升华为对古贤风骨的追慕。"诗人以长揖之姿穿越时空,与魏晋名士完成精神对话,这种"古今交融"的写法,恰如闻一多所言"盛唐诗特有的历史纵深感"。

全篇以"契—合—空—澹"为情感脉络,将寻常宴饮写成灵魂修禊。正如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指出的,该作完美呈现了"初盛唐之交特有的清俊气象",在觥筹交错间完成了一场精神的涅槃。

点评

此篇《初秋于窦六郎宅宴》以五言律诗之体,尽显初秋雅集之清韵。张九龄笔墨如"草带销寒翠,花枝发夜红"二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销'字炼得妙绝,将初秋草木将凋未凋之态,与宴中人情致暗合;'发'字更见精神,夜宴红烛与秋花相映,冷处着热,平中见奇。"

"唯将澹若水,长揖古人风"一联,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以庄周'君子之交淡若水'化出高格,结句遥揖古人,非独慕其风骨,实有以自况之意。六郎宅中此宴,竟成古今精神往来之津渡。"

至若"意尽深交合,神灵俗累空"二语,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特为标举:"张曲江(九龄)以宰相气度作山林语,'神灵'句尤见其澄怀观道之功。魏晋玄理入唐调而愈显空明,此盛唐所以为盛也。"

全诗四十字间,秋色与高情共远,宴饮同玄思交融。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初唐气象浑成,而张子寿(九龄)已开王孟先声",于此宴集之作可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