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创作背景
暮云低垂时节的唐开元年间,长安城南的窦氏别业正浸润在初秋特有的清朗之中。这座以"累石为山、引泉为池"闻名的宅邸,此刻檐角飞铃应和着终南山的松涛,诗人与窦六郎对坐水榭,鎏金酒樽里晃动着新酿的菊醴。
考《新唐书·艺文志》载,窦六郎乃河洛望族之后,其宅第常为京兆文人雅集之所。是年秋七月既望,诗人应这位"雅好老庄,尤善击筑"的贵胄之邀赴宴,正值"凉风始至,蟋蟀居壁"的孟秋节气。席间但见"草带销寒翠"——尚存仲夏余韵的庭草犹带青碧,而"花枝发夜红"已暗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蓼花始秀"的物候记载。
诗人援笔之际,长安城正经历着开元盛世的最后辉煌。据《唐两京城坊考》,窦宅所在的永宁坊与尚书省仅一街之隔,此处宴饮酬唱之作,往往承载着士人"形在江海,心存魏阙"的双重寄托。"唯将澹若水"之句,既暗合《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哲思,又折射出玄宗朝后期文人"避世金马门"的微妙心态。那"长揖古人风"的结语,在朱雀大街暮鼓声中,化作对屈贾风流的精神遥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