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长安城,柳絮纷扬如雪,正是开元年间盛世气象最浓时。宫墙内外的榆火新烟尚未散尽,寒食的余韵与清明的晨光已交织成一片。诗人宋之问执笔立于案前,窗外传来内侍省匠人们雕刻鸡卵的细碎声响——那是延续数百年的古俗,自秦汉便有"镂鸡子"以赠贵戚的记载,《玉烛宝典》中"寒食饰卵"的片段犹在眼前。
他看见宫女们以茜草染就的指尖,正将花瓣般的纹路刻上卵壳。那些纤细的刀痕里,藏着上巳节临水照花的倒影,亦或是昨夜未央宫檐角的新月。匠人们竞相呈现的何止是巧艺,分明是"春色上钗梁"的盛唐风流。诗人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见过的场景:白发老妪用颤抖的手在卵壳上写下《柏梁诗》,墨色渗进龟裂纹中,像极了永淳年间那些未及吟诵便消散的绝句。
案头青瓷盏里沉浮的明前茶芽,恰似那些被时光镂空的卵壳。当晨曦穿透薄如蝉翼的壳壁,光斑在宣纸上游走成"刻花争脸态"的笔势。诗人知道,这些脆弱的艺术品终将随节令消逝,但此刻它们承载的春意,正与案上诗笺的墨香共同凝结成永恒。笔锋落下时,他听见大明宫方向传来晨鼓,惊起梁间燕雀,振翅声里碎落无数未及拾起的玉润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