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梨园亭子侍宴》创作背景考略
一、宫廷雅集之盛况
此诗当为初唐宫廷应制之作,考其"梨园亭子"之地理,实为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于禁苑设立之皇家乐舞机构。然细究"香辇禁中游"、"鸳鸯殿"、"翡翠楼"等意象,更似高宗至武后时期(650-704年)大明宫建筑群特征。据《唐两京城坊考》载,龙朔二年(662年)扩建后的大明宫,确建有"鸳鸯殿"于蓬莱殿西,而"翡翠楼"或为九洲池畔之观景建筑。
二、应制诗的时代特征
诗中"天杯承露酌"暗用汉武帝柏梁台承露盘典故,此恰与武周时期崇尚祥瑞之风相合。史载则天皇后久视元年(700年)于洛阳造天枢,铸九鼎,宴群臣于通天宫,其时宫廷诗多有"仙管"、"欢豫"类表述。宋之问《龙门应制》"韶光泛艳凤旂前"、李峤《甘露殿侍宴》"御醴行开荐寿杯"等句,皆可与此诗互证。
三、侍宴者的微妙心境
末句"皇恩不可酬"实为初唐应制诗固定范式。《唐诗纪事》载景龙四年(710年)中宗幸临渭亭,群臣奉诏作诗,苏颋、李适等二十余人诗中皆见"赓歌"、"报恩"之语。然此诗特殊处在于"草绿"、"花红"的鲜丽设色,较之贞观时期虞世南《赋得慎罚》的庄重,更显龙朔年间(661-663)上官体"绮错婉媚"的遗风。
按:《文苑英华》卷一百六十九收此诗归为"应制"类,与沈佺期《仙萼亭初成侍宴》、李乂《兴庆池侍宴》同卷,可推知创作场景当为某次春季禁苑游宴。诗中"年光陌上发"的起句,正合唐代元日之后"踏春"的宫廷习俗,《大唐新语》卷八载:"每岁正月,望夜观灯,右金吾领禁兵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