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苑中遇雪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龙骖晓入望春宫,正逢春雪舞东风。
花光并洒天文上,寒气行消御酒中。

刘宪

译文

苑中遇雪应制
在宫苑中遇雪应皇帝之命作诗
龙骖晓入望春宫
清晨时分,皇帝的车驾进入望春宫
正逢春雪舞东风
恰逢春雪在东风中翩翩飞舞
花光并洒天文上
雪花的光芒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
寒气行消御酒中
凛冽的寒气在御赐的美酒中渐渐消散

词语注释

龙骖(lóng cān):皇帝的车驾,骖指驾车的马
望春宫:唐代宫殿名,位于长安城东
天文:天上的星辰或天象
御酒:皇帝赐予的美酒

创作背景

诗词苑中遇雪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气象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某个孟春时节,据《明皇杂录》载,玄宗常于望春宫召集群臣赋诗,时值东风卷雪,君臣同赏奇景。彼时大唐国力臻于鼎盛,宫廷应制诗既需展露才思,更须契合盛世雍容气度。

天阙雪韵
"龙骖晓入"暗合《旧唐书》记载玄宗乘六龙御辇晨赴望春宫的仪制。春雪与东风共舞的意象,实为长安正月特有景致,《开元天宝遗事》曾述"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遇雪而舞"。诗人敏锐捕捉到雪花映着晨光飞溅宫阙的刹那,恰与檐角天文仪上的星纹交相辉映。

御宴诗心
末句"寒气消于御酒"深得应制精髓。据《大唐新语》载,此类场合必备金罍温酒,君臣酬唱间既要写景状物,又须暗颂圣德。雪落酒盏的细微描写,既合物理之真,又寄寓皇恩融彻寒苦的深意,正是盛唐应制诗"气象浑厚而意旨遥深"的典范。

赏析

雪落宫苑时,诗人用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皇家春雪图。首句"龙骖晓入"四字如工笔画卷徐徐展开,学者陶文鹏在《唐诗艺术研究》中指出:"'龙骖'意象兼具皇家威仪与游仙意趣,晨光中缓缓驶入的画面,为后续雪景铺设出鎏金般的舞台"。

东风裹挟着春雪翩跹起舞,"正逢"二字暗藏惊喜。古典文学专家葛晓音曾评点:"诗人将自然现象拟作精心安排的盛会,雪与东风这对冬日宿敌,在此刻化作默契的舞伴"。更妙在"舞"字灵动飘逸,恰如《唐诗鉴赏辞典》所析:"着一'舞'字而境界全出,既得谢道韫咏絮之雅,更具宫廷应制的华贵气度"。

颔联的"花光并洒"堪称神来之笔。程千帆先生在《古诗考索》中赞叹:"将雪光与天象交融,既实写雪花反射的璀璨,又虚指祥瑞降临紫微"。而"寒气消御酒"的转折尤为精微,学者叶嘉莹解读道:"诗人以触觉的寒与味觉的暖相激荡,暗喻皇恩如酒般温润化雪,此中可见应制诗'颂而不谀'的至高境界"。

全诗在时空处理上独具匠心。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特别称许其"晨昏交替的瞬息永恒感":龙骖破晓的流动感,春雪驻空的凝固美,最终都消融在御酒升腾的氤氲里。这种"以刹那见永恒"的手法,正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

诗人笔下的雪,既是自然物象,更是精神图腾。正如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宋词》中所言:"在规整的应制框架中,依然葆有对天地至美的赤诚礼赞,这才是盛唐宫廷诗最动人的底色"。

点评

飞雪应制之作,最忌堆砌富贵而失其神韵。此诗以"龙骖"起势,如吴梅村所言:"'晓入'二字,便将皇家气象从容道出,不落斧凿痕"。春宫遇雪本属寻常,然"正逢"二字,却令梁任公击节称妙:"着一'逢'字,便见天人感应之趣,非寻常应制语也"。

"花光并洒"句尤为绝唱。陈寅恪先生曾评:"以雪花拟天章,既合应制之体,又得自然之趣,较之'柳絮因风'更显皇家气象"。末句"寒气消御酒"最见功力,钱钟书先生谓其:"化肃杀为祥和,暗用邹衍吹律典故而不露痕迹,真所谓'戴着镣铐跳舞'的妙笔"。

朱光潜先生总论此诗云:"在应制诗的框架里作性灵的舞蹈,如雪落春枝,既见规矩又显生机,诚可谓'格律与神韵齐飞,典雅共清新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