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谒汉世祖庙》创作背景
暮春的舂陵,风烟俱净。诗人驻足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庙前,但见古木萧森,苔痕侵阶,一缕夕照斜映在斑驳的碑碣上。这座曾见证"昆阳之战"神话的庙宇,此刻正以残损的檐角勾勒着历史的轮廓。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在舂陵故地建世祖庙。当年"列营百万众"的壮阔,化作《后汉书》中"朱旗南指"的记载;"昆阳镝应弦"的传奇,凝固成《东观汉记》里"陨星如雨"的片段。诗人抚摸着庙前石兽,指尖传来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平定蜀地时的金戈余响——那场让"巨人声沸天"的战役,最终成就了"端拱千秋年"的中兴盛世。
祠堂梁木间,野鸟正啄食着蛛网密布的祭器。这令人想起范晔笔下"明慎政体,总揽权纲"的明君,如今神仪却深翳九泉。诗人注意到,腐朽的椽柱间尚缠绕着几茎青萝,恰似《续汉书》记载的祥瑞:"赤符受命,朱英萌牙"。当年王郎首级悬于道旁的烽烟,与今日"朝廷方雀跃"的升平,在月光下叠合成双重镜像。
夜露渐浓时,诗人独对"长似旧时悬"的汉月,将班固《东都赋》"系唐统,接汉绪"的咏叹,化作"怀古江山在"的苍茫。那些被《资治通鉴》反复传写的运筹帷幄,此刻都沉寂在虫蛀的简牍里,唯有檐角铁马,仍在风中敲打着光武帝"至德刑四海"的永恒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