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亚献终献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郊庙歌辞作为汉唐宫廷祭祀的核心乐章,其《祀风师》篇承载着上古风崇拜的遗韵。据《周礼·春官》载"风师者,箕星也",唐代将祀风师纳入中祀,每岁立春后丑日祭于城东北。此乐章当为开元礼制成熟期的产物,《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天宝年间曾系统修订祭祀乐章。
仪式场景
"亚献终献"揭示唐代三献礼的庄严仪轨:
- 初献以太牢奠玉帛
- 亚献以乐舞呈膋芗(脂膏与香草)
- 终献达天人交感之境
《开元礼》规定祀风师用"姑洗之均",乐工六十四人执羽龠而舞,正与"乐感神"相应。
文学意象解码
诗句 | 文化密码 |
---|---|
膋芗备 | 《诗经·信南山》"苾苾芬芬,祀事孔明"的化用 |
风动物 | 暗合《周易·巽卦》"随风巽"的宇宙观 |
草木荣 | 呼应《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的物候 |
盛唐气象投射
末句"天下春"超越祭祀本身,折射开元时期"条风布暖,寰海同春"的盛世图景。张说《大唐祀封禅颂》"神歆六律,气穆三光"可为此章注脚,展现唐人以礼乐沟通天人的哲学追求。
注:本文依据《通典·乐典》《大唐开元礼》《乐府诗集》等史料,结合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等学术成果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