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三年(725年)冬,唐玄宗李隆基率文武百官自东都洛阳出发,浩浩荡荡奔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支绵延百里的队伍旌旗蔽日,马蹄声碎,在凛冽朔风中踏出了盛唐最恢宏的礼乐篇章。当玄宗的赤色冕旒映照着泰山积雪,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正用最庄严的仪式向天地宣告华夏文明的巅峰时刻。
《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便诞生于这历史性场景中。张说作为玄宗朝"燕许大手笔",以金错刀般的文字将封禅盛况铸成永恒:首句"炎图丧宝,黄历开璿"用《尚书·洪范》典故,喻指李唐王朝承续天命;"玉銮垂日"四句则化用《汉书·礼乐志》中"登降旄靡,玉佩霄汉"的意境,描绘出天子仪仗与自然交融的壮美画卷。那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的翠华旗,那些在祭坛上灼灼生辉的璧玉,都成为"山称万岁,河庆千年"的历史见证。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南风入弦"暗合《史记·乐书》"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的记载,巧妙将玄宗封禅比附上古圣王。而"金绳永结"更暗藏泰山石刻的典故——当年秦始皇封禅时曾"立石颂德,垂金绳玉检",张说以此隐喻盛唐文治武功已超越秦汉。这组镌刻在时光里的文字,最终与岱顶的云霞同辉,成为开元盛世最璀璨的文学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