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2025年07月05日

炎图丧宝,黄历开璿.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照邻

译文

炎图丧宝,黄历开璿
炎汉的国运已衰,新的历法开启辉煌
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先祖的武功可比天帝,宗庙的文德与天相配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
玉饰的銮驾映着日光,翠羽华盖凌越云烟
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东方的云气应和律吕,南风的旋律融入琴弦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山岳欢呼万岁,江河庆贺千年
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金绳永远系结,玉璧的光华长悬

词语注释

璿(xuán):美玉,此处喻指新历法的珍贵
祖武:祖先的武功
宗文:宗庙的文德
玉銮:皇帝车驾的美称,銮指车铃
翠华:用翠羽装饰的旗帜,指帝王仪仗
干吕:应和律吕。律吕是古代乐律的统称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725年)冬,唐玄宗李隆基率文武百官自东都洛阳出发,浩浩荡荡奔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支绵延百里的队伍旌旗蔽日,马蹄声碎,在凛冽朔风中踏出了盛唐最恢宏的礼乐篇章。当玄宗的赤色冕旒映照着泰山积雪,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正用最庄严的仪式向天地宣告华夏文明的巅峰时刻。

《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便诞生于这历史性场景中。张说作为玄宗朝"燕许大手笔",以金错刀般的文字将封禅盛况铸成永恒:首句"炎图丧宝,黄历开璿"用《尚书·洪范》典故,喻指李唐王朝承续天命;"玉銮垂日"四句则化用《汉书·礼乐志》中"登降旄靡,玉佩霄汉"的意境,描绘出天子仪仗与自然交融的壮美画卷。那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的翠华旗,那些在祭坛上灼灼生辉的璧玉,都成为"山称万岁,河庆千年"的历史见证。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南风入弦"暗合《史记·乐书》"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的记载,巧妙将玄宗封禅比附上古圣王。而"金绳永结"更暗藏泰山石刻的典故——当年秦始皇封禅时曾"立石颂德,垂金绳玉检",张说以此隐喻盛唐文治武功已超越秦汉。这组镌刻在时光里的文字,最终与岱顶的云霞同辉,成为开元盛世最璀璨的文学注脚。

赏析

这首《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以恢弘典雅的笔触,展现了帝王封禅时的神圣气象。诗中"炎图丧宝,黄历开璿"二句,以《尚书·洪范》"五行"说为典,暗喻政权更迭的天命所归。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联:"熔铸经史,气象浑成",道出了诗人化用经典的功力。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构成一组精妙的意象群。玉銮指帝王车驾,与垂日相映,暗合《礼记》"天子之冕十有二旒"的礼制;翠华典出司马相如《上林赋》,在此既实写旌旗又虚指祥云。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称赏此联:"虚实相生,具见登封盛况"。诗人通过日月、烟云的意象叠加,营造出天人感应的神圣氛围。

下阕"东云干吕,南风入弦"化用《吕氏春秋》音律之说。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解此句云:"以云气应律吕,状天地之和鸣"。山呼万岁、河庆千年的拟人手法,源自《史记·封禅书》记载的祥瑞之兆,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认为此联"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尽显太平气象"。

结句"金绳永结,璧丽长悬"最具象征意义。金绳典出《汉书·郊祀志》,喻指封禅仪式的永恒性;璧丽则暗合《周礼》"以苍璧礼天"的记载。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盛赞:"结句双关,既实写封禅玉帛,又虚指江山永固,可谓妙合无垠。"这种物象与政治的巧妙对应,正是唐代宫廷诗的典型特征。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庄严与欢庆的交织。通过"祖武类帝,宗文配天"的祖先追慕,到"山称万岁,河庆千年"的普天同庆,最终升华为"金绳永结"的永恒祈愿,形成情感的三重递进。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得颂体之正,有雅乐之和",准确概括了其作为仪式乐歌的特质。诗中每一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锤炼,既符合封禅主题的庄严性,又保持着诗歌的审美张力,堪称初唐宫廷诗中的典范之作。

点评

昔人论《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谓其"熔金铸史,气象万千"。明人胡应麟《诗薮》叹曰:"'玉銮垂日,翠华陵烟'八字,真帝王封禅之笔,日月为明,山河作镇。"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赏其气象:"'东云干吕,南风入弦',化用《卿云》古调而自出机杼,黄钟大吕之音也。"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则拈出结句评点:"'金''璧'之喻,非徒藻丽,实得《雅》《颂》遗韵,结得渊渟岳峙。"

此篇最妙处在虚实相生,"炎图丧宝"四句以史笔起势,忽转入"山称万岁,河庆千年"之神话语境,钱钟书《谈艺录》所谓"使典如盐着水,观空成色"者,正在此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