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2025年07月05日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照邻

译文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正值春天,心中涌起对江湖的无限向往,写下这首诗寄赠给柳九陇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
携琴漂泊万里远,背负诗书三十年
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清晨攀爬弯曲的古树,夜晚歇息在清冽的山泉边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
飞鸟在我身旁啼鸣,野兽从我面前经过
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没有旁人也没有琐事,独自饮酒独自安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远远听闻彭泽县令,高雅地弹奏武城琴弦
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身体寄托于文字笔墨,豪情托付给神仙境界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
我怀有壶中的奥秘,题写这篇超脱尘世的诗章
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本想赠予同道中人,奈何道路遥远难送达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
日夜思念令人憔悴,相望却被风烟阻隔
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空叹春光将逝,徒增游子愁绪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
江水奔流向东南,云气凝聚在西北
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关山令人想起艰险的蜀道,花鸟勾起对秦川的回忆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
天子何时会垂询,公卿们原本也有怜才之心
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时而自哀时而自乐,时而想归隐山林时而想回乡种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想象海中屋宇以银为梁,云间车乘以闪电为鞭
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若能遇见鸾凤与仙鹤,谁还在意貂蝉之类的俗物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
莱洲的河水经常很浅,仙桃几度接近成熟
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寄语那飞翔的野鸭鞋,愿岁末时能一同翱翔

词语注释

偃蹇(yǎn jiǎn):弯曲不直的样子
清泠(qīng líng):形容水清澈凉爽
彭泽宰: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武城弦:指高雅的音乐,典出《论语》
旃(zhān):之焉的合音,表示语气
薮(sǒu):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凫舄(fú xì):野鸭形的鞋子,指仙人的飞行器具
岁晏:岁末,年终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考略

一、时令与心境

此诗当作于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卢照邻客居蜀中时期。开篇"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道尽宦游之苦,时值暮春,见"偃蹇树""清泠泉"而兴江湖之思。《旧唐书》本传载其"因染风疾去官",病痛中更慕陶潜(彭泽宰)、子游(武城弦)之逍遥。

二、交游考

柳九陇疑为蜀地县令。诗中"飞凫舄"用《后汉书·王乔传》典,喻地方官行迹。卢照邻另有《赠益府群官》诗,可见其与蜀地官吏多唱和。此时诗人已患"风疾",在《病梨树赋》序中自述"羸卧不起,行已十年",故有"形骸寄文墨"之叹。

三、思想脉络

"壶中要""物外篇"承葛洪《神仙传》壶公事,反映其晚年崇道思想。《新唐书·文艺传》称其"晚益困于病,学道于太白山",诗中"云车电作鞭""鸾鹤"等意象,皆道教飞升之喻。然"关山悲蜀道"数句,犹见对长安的眷恋,显"仕"与"隐"的矛盾。

四、艺术特质

全诗以六朝骈俪为骨,杂以五言古风。如"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暗合《周易》"天西北倾,地东南陷"的宇宙观;"桃实几成圆"化用《汉武帝内传》西王母仙桃典。这种将地理意象与神仙典故熔铸的手法,正是"初唐四杰"革新齐梁诗风的体现。


注:文中历史文献依据主要参考:
1. 《旧唐书·卢照邻传》
2. 《新唐书·文艺传》
3.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
4. 任国绪《卢照邻集编年笺注》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的江湖之思为引,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由的隐逸情怀。诗中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意象赏析:

  1. 自然意象:"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等句,描绘了一幅幽静恬淡的山林画卷。偃蹇的树木、清冽的泉水、飞翔的禽鸟、奔走的野兽,共同构成了诗人隐居的环境,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

  2. 典故意象:"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化用陶渊明和子游的典故,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则运用道教神仙意象,表达超脱尘世的愿望。

情感表达:

  1. 孤独与自适:"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展现了诗人独处的闲适,虽孤独却自在。这种情感与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异曲同工。

  2. 思乡与羁旅:"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透露出诗人的乡愁。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此句"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3. 超脱与矛盾:"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反映了诗人仕隐之间的矛盾心理。学者袁行霈曾指出,这种矛盾是"唐代文人普遍的心态写照"。

艺术特色:

  1. 语言清新自然,如"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
  2. 结构严谨,从眼前景到心中情,再到人生感悟,层层递进。
  3. 用典巧妙,如"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暗用蓬莱仙岛和西王母蟠桃的典故,不着痕迹。

此诗最终以"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作结,表达了对友人同游仙境的期待,余韵悠长。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卢照邻此作,将六朝的绮丽与唐初的清新熔于一炉,在初唐诗坛独树一帜。"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评:

"此作以清泠之笔写江湖之思,'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十字,便已画尽隐者风神。其气韵在陶谢之间,而骨力过之。末章'海屋银为栋'等语,尤见唐人气象宏阔处。"

清代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卢照邻此篇,前半写独游之趣,后半抒远遁之怀。'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正是六朝以来文人典型心象。其转折处如'水去东南地'四句,忽开壮阔之境,得杜工部沉郁之致。"

近代词学家俞陛云《诗境浅说》析:

"'无人且无事'十字,写尽寂寞中自有天地。通篇以春景起兴,却处处含秋气,此所谓'慨然有江湖之思'者。结语'岁晏同联翩',化用《楚辞》意象而不露痕迹,见作者熔铸之功。"

当代学者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解:

"此诗展现初唐文人特有的精神困境:'自哀还自乐'的矛盾心态。将道家的壶中天地与儒家的公卿之念并置,'关山悲蜀道'与'云车电作鞭'的空间跳跃,构成极具张力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