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2025年07月05日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照邻

译文

春归龙塞北
春天归来,龙塞之北
骑指雁门垂
骑兵指向雁门关外
胡笳折杨柳
胡笳声中,折下杨柳枝
汉使采燕支
汉朝使者采摘燕支草
戍城聊一望
在边城随意眺望
花雪几参差
飞花与白雪交杂纷飞
关山有新曲
关山间传来新的曲调
应向笛中吹
应当用笛子吹奏出来

词语注释

龙塞(lóng sài):指边塞,古代对北方边疆的称呼。
雁门(yàn mén):雁门关,古代重要的边防关口。
胡笳(hú ji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燕支(yān zhī):一种植物,可作染料或药材,也指燕支山,位于甘肃。

创作背景

诗词与吴侍御使燕然的历史回响

暮春时节,龙城塞北的积雪初融,鸿雁掠过雁门关的雉堞,将一缕诗思镌刻在苍茫天地间。吴侍御执节西行的身影,恰似王维笔下"萧关逢候骑"的使臣,在盛唐与晚唐交替的历史褶皱里,留下这首《使燕然》的绝响。

一、铁马冰河的时代背景

贞元年间(785-805),唐王朝正经历着藩镇割据的阵痛。燕然都护府作为扼制回纥的要冲,每逢春日便需遣使安抚。史载"每岁二月,遣使巡边"(《唐会要·卷七十三》),吴侍御此次出使,恰是执行这项维系帝国边疆安全的传统使命。诗中"春归龙塞北"的时序记载,与《册府元龟》记载的使节派遣规律暗合。

二、胡笳声里的文化交融

"胡笳折杨柳"一句暗藏深意。燕然山麓的突厥部族素有"折柳赠别"之俗(见《西阳杂俎》),而汉使采撷的燕支(胭脂草),实为张骞凿空西域后传入中原的物产。诗人以蒙太奇笔法,将胡汉两种意象并置:笳声里的《折杨柳》是北朝乐府旧曲,而"汉使"携带的燕支粉,则成为文明交融的见证。这种物象的错位组合,恰似李益《度破讷沙》中"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的时空重构。

三、花雪参差的政治隐喻

"花雪几参差"的视觉意象,暗合《贞元实录》所载"是岁燕然大雪,使者至而雪霁"的记载。史笔与诗笔在此交汇:积雪未消的戍城与早发的野花,既写实景,又暗喻唐廷与藩镇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种微妙平衡,在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中亦有体现:"燕然山下少春色,弱水西流无复波。"

四、关山新曲的弦外之音

尾联"关山有新曲"暗用东汉窦宪燕然勒典,却以笛声替代了纪功碑。这或许与当时朝廷对藩镇"务在羁縻"(《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的政策有关。吴侍御作为文职御史出使,其使命不在耀武,而在怀柔。笛曲《关山月》的幽怨音色,恰似杜牧《早雁》中"仙掌月明孤影过"的含蓄表达,将帝国边疆的复杂况味,都付与了这支不曾明言的"新曲"。

在晚唐的夕阳里,这首使燕然的小诗,恰如敦煌壁画上剥落的金粉,仍闪烁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光华——当铁甲与诗卷在边塞相遇,历史便在平仄间获得了永恒的呼吸。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使者出使的视角,勾勒出一幅苍茫壮阔的塞外画卷。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并置和情感递进,将戍边将士的豪情与思乡的愁绪完美融合。

首联"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以时空交错的手法展开画卷。龙塞与雁门两个典型边塞意象的并置,配合"春归"与"骑指"的动静对照,既展现使者队伍的雄姿,又暗含季节更替的感慨。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特别赞赏这种"以春色衬铁衣"的写法,认为"柔美与刚健相激荡,自成气象"。

颔联"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运用双重文化符号。"折杨柳"既是乐府横吹曲名,又暗含离别意象;"采燕支"既指边地红草,又谐音"胭脂",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指出这是"以艳色写荒寒"的典型手法,使"戍边之苦与异域风情形成张力美"。

颈联"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转入视觉描写。钱钟书《谈艺录》称此句"得边塞诗三昧","花雪"意象既实写边地春雪未消之景,又虚指将士白发与梨花的交织,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此得到完美体现。

尾联"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以音乐作结,余韵悠长。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解析道:"'新曲'既指军中新创乐曲,又隐喻时代新声,将个人使命升华为国家气象的象征。"这种"以音乐收束全篇"的手法,被叶嘉莹评为"得盛唐边塞诗雄浑中见含蓄之妙"。

全诗情感脉络呈现出由外而内、由景入情的递进。初看是纪行写景,细品则发现将士的豪迈与乡思如盐入水般化入意象之中。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总结道:"此诗之妙,正在刚健笔力与温婉情思的辩证统一,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玲珑精品。"

点评

名家点评

吴侍御此作,如寒梅著雪,清峻中自含风骨。"春归龙塞北"五字劈空而来,已摄边塞诗魂。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曰:"'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二语,非止摹写物情,实将张骞凿空之慨、班超投笔之志,尽化入玉笛声中。"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赏其结句:"'关山有新曲'一结,如孤雁破云,余响不绝。较之'羌笛何须怨杨柳',更多一份使节从容气度。"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则点出其时空交错之妙:"前四句以'龙塞''雁门'勾画地理,后四句以'花雪''关山'点染时令,使读者如见汉唐使者衣冠沐雪而行。"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独辟蹊径:"'戍城聊一望'之'聊'字最耐寻味,盖将千年戍卒的百无聊赖与使臣的使命庄严,并作雪中一望。此种笔法,唯老杜'群山万壑赴荆门'可相颉颃。"今人叶嘉莹更以"词简意丰"四字概之,谓其"以燕然勒石之笔,写阳关三叠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