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哭明堂裴主簿

2025年07月05日

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

照邻

译文

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
我们结下深厚友谊三十载,两家世代交好几百年。
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如潘杨两家世代和睦,似秦晋两国联姻结缘。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
曾在洛阳道上叱咤风云,也共赏茂陵花月田园。
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一起分担忧愁共享欢乐,并马同游又共赴酒宴。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
本以为你能位列三公,怎料竟长埋黄泉之下。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昔日黄公酒垆畅饮处,竹林七贤青眼相待地。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
旧琴已无人再奏《白雪》,新枝空自缭绕云烟。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突然痛失知音良友,空留宝剑高悬无主。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宾客如秋叶纷纷散去,逝者似夜河一去不返。
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
送别你让我痛哭失声,松台之路竟有几千重。

词语注释

潘杨:指西晋潘岳与杨仲武两家世代交好,后成为世交的代称
穆(mù):和睦
忝(tiǎn):谦辞,表示有愧于
茂陵:汉武帝陵墓,此处代指繁华之地
调金鼎:指担任宰相要职(古代以鼎喻三公之位)
玉泉:黄泉的雅称,指人死后埋葬之地
黄公酒炉:晋代王戎与嵇康等饮酒处,后指知己聚饮之所
青眼:典出阮籍,表示对人喜爱或重视
无复雪:指无人再弹《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曲调
兰襟:如兰般高洁的衣襟,喻指知心好友
遽(jù):突然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阳城飘着柳絮,卢照邻独坐书斋,指尖摩挲着裴主簿生前赠的竹纹砚台。窗外更鼓三响,烛泪堆成赤珊瑚状,他突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雪夜——那时他们还是鲜衣怒马的少年,在崇文馆初遇,裴主簿披着白狐裘,正用青玉簪挑亮灯花,案头摊着未写完的《两都赋》。

"潘杨之好"的典故在墨迹里洇开。这对挚友确实如潘岳与杨仲武般,既是世交又成姻亲。每当金谷园的牡丹盛开,他们总爱在花间对弈,裴主簿执黑子时总习惯将白玉螭纹佩压在棋枰角上。直到永徽六年那场政治风暴席卷而来,裴氏因谏立武后事遭贬,卢照邻记得送别那日,明堂前的铜凤在风中哀鸣,友人单薄的青色官袍猎猎如断鸢。

"黄公酒垆"的旧事忽然刺痛了他。去岁经过西市胡姬酒肆时,那截他们曾题诗的斑竹还在,可当年共醉的七人如今只剩三个。最痛是上月收到那封染血的信笺,裴主簿在瘴气弥漫的岭南写道:"夜闻猿啼如刀锯,恐不能见明堂新钟铸成"。信末还画着他们年少时设计的机关漏刻图,墨迹被潮气晕得模糊。

秋虫在石阶下断续鸣叫,卢照邻突然掷笔长啸。案头《幽忧子集》被风翻到《五悲文》那页,烛火将"遽痛兰襟断"的"断"字影子投在墙上,像一柄悬着的青铜剑。他想起裴主簿临终前托人带回的焦尾琴——当年他们在终南山采桐制琴,裴主簿笑着说要谱首《松风操》,而今七弦已断,唯余半匣冰弦。

赏析

诗人以"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开篇,用时间的纵深感构筑起厚重的情感基石。潘岳《悼亡诗》中"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的意象在此得到延伸——"潘杨""秦晋"的典故化用,既暗喻两家世代交好,又为下文生死相隔的痛楚埋下伏笔。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二句,吴小如先生指出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昔日同游的繁华都城与秀丽田园,在回忆中愈发明艳,反衬出当下天人永隔的凄凉。这种时空交错的笔法,令人想起江淹《恨赋》中"春草暮兮秋风惊"的意境转换。

诗中器物意象极具象征意义。"调金鼎"喻指裴主簿生前政治抱负,"掩玉泉"则暗指猝然离世。葛晓音教授特别推崇"黄公酒垆"与"青眼竹林"的并置:"前者用王戎过黄公酒垆怀嵇阮之典,后者化用阮籍青眼故事,将魏晋风骨注入悼亡主题,使私人哀思获得历史纵深感。"而"故琴无复雪"中"焦尾琴"意象的运用,恰如钱钟书所言"以器物之残缺喻情谊之中断",与鲍照《伤逝赋》"委金兰兮匪他"异曲同工。

末四句的情感宣泄达到高潮。"客散同秋叶"暗合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的悲秋传统,"人亡似夜川"则创造性地将生命消逝比作永夜长河。松台路几千"的结句,王运熙先生认为"以空间之渺远写哀思之绵长,与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同样具有咫尺千里的艺术张力"。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情感的矛盾性。正如程千帆所述:"'相悲共相乐'五字,道尽友谊真谛——在共同经历悲欢中淬炼出的情感,其悼亡才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这种悲欣交集的复杂体验,使该诗超越普通哀挽之作,成为盛唐悼亡诗中的瑰宝。

点评

昔人论诗,谓"子安之作如幽涧泉鸣,声声溅泪",今观《哭明堂裴主簿》一诗,诚哉斯言。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尝云:"王勃悼亡,以潘杨秦晋之谊起笔,便见血泪交融处",此诗开篇"缔欢三十载"四句果如其说,世交姻亲之厚,正是恸极之伏脉。

"风云洛阳道"至"交骑复交筵"一联,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批注:"忽插以少年并辔、对酌之乐景,正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法,乐处正是哀处"。花月茂陵之明媚,恰成松台送殡之反衬,此中笔法,直追楚骚"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之遗韵。

至若"始谓调金鼎"六句,钱锺书先生《谈艺录》独有妙解:"'黄公酒垆'用竹林典而翻作断肠色,'故琴无雪'化子期伯牙事更添新悲。玉泉掩、宝剑悬,物是人非之痛,较之向秀《思旧赋》'瞻旷野之萧条',尤觉惨怛。" 琴无积雪,非谓天时不寒,实乃知音永绝,心雪难消。

末四句"客散同秋叶"云云,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曾引此为例:"唐人挽诗结语多重拙,王子安'松台路几千'五字,将无尽时空纳入一恸,较之'萧萧班马鸣',别有一种苍茫。" 秋叶夜川之喻,非止状凋零迅速,更暗藏《庄子》"川流昼夜"的哲思,使个人哀思顿成永恒之叹。

此诗之妙,正在潘岳《悼亡》之缠绵中杂以嵇康《幽愤》之峻烈,元好问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者,殆谓此类。今人叶嘉莹论王勃时尤重此篇:"六朝骈俪未消而唐音已振,三十载欢谊化作松台长哭,实开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