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6年-公元720年
叶法善是唐代著名道士,精通符箓、炼丹和法术,深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等多位皇帝的尊崇。他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参与朝廷政治,并多次为皇室祈福禳灾。
615年-682年
李敬玄为唐朝宰相、诗人。他博览群书,尤善五礼。早年历任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却在青海湖战败。他因军事失利而被贬为衡州刺史,后又迁任扬州长史,最终在任上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都督,谥号为文。李敬玄著有文集三十卷,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618年-688年
李元嘉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母为宇文昭仪。他自幼好学,工于书画,藏书万卷,是唐初著名的藏书家。李元嘉在政治上颇为活跃,武则天掌权后,他参与反对武则天的行动,最终事败自杀。
614年-666年
李义府出身于瀛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是唐朝宰相、诗人。其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李义府以文辞为唐太宗所赏识,起家门下省典仪,累迁监察御史、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唐高宗时,他因迎合帝后旨意,建议废王立武,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后又进爵为侯。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因病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便让李义府与苏定方、许敬宗等人处理朝廷政务。然而李义府专以卖官为事,后因罪流放巂州,乾封元年(666年)卒于流放地。
619年-645年
唐太宗嫡长子,母亲文德皇后。武德九年(626 年),被册立为太子。他聪明伶俐,深得太宗喜爱。但长大后,行为逐渐放纵,喜好声色犬马。后来因忌惮同母弟李泰的威胁,企图效仿父亲发动政变逼宫,事情败露后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619年-687年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其诗题材广泛,风格豪放,擅长七言歌行。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曾因事下狱,后参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兵败后下落不明。
621年-714年
员半千本名余庆,字荣期,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官员。他自幼好学,博览经史,颇有才华。员半千曾多次向朝廷上书,展现出政治抱负。在仕途上,历任华原县尉、武功县尉、左卫胄曹参军、宣慰吐蕃使、左肃政台御史等职,为官期间多有政绩,以正直敢言著称。他还擅长文学创作,著有《明堂新礼》《三国春秋》等作品,在学术和文学领域都有一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