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

2025年07月05日

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
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

之问

译文

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
前殿奏响盛大乐曲,身着厚裘感受圣恩深厚。
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
阶下蓂荚随霜月凋尽,庭院树木被雪云笼罩。
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
昔日曾有幸随侍御驾,今蒙慈恩愧列翰林之位。
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
微臣何等荣幸,能再次聆听瑶琴之音。

词语注释

砌蓂(qì mìng):阶下的蓂荚,古代传说中的瑞草。
骖宸(cān chén):随侍帝王车驾。骖,古代指驾车的马;宸,帝王的居所,代指帝王。
忝(tiǎn):谦辞,表示愧居某位。
瑶琴(yáo qín):用玉装饰的琴,泛指精美的琴。

创作背景

诗词《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上阳宫作为东都洛阳最宏丽的宫殿群,是皇室举行重要宴会的场所。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年间玄宗常于上阳宫设"赐酺宴",应制诗正是臣子在御前奉诏即兴创作的宫廷文学形式。

场景还原

诗中"广乐张前殿"对应《唐会要》记载的"太常陈雅乐于殿庭",开元二十四年玄宗改革礼乐制度,宴饮时必奏《霓裳羽衣曲》等新制乐曲。"重裘感圣心"暗合《开元天宝遗事》所述玄宗冬日赐貂裘予近臣的典故,彰显皇恩浩荡。

诗人境遇

作者以"慈恩忝翰林"自陈身份,参照《翰林志》可知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多选文学之士随侍应制。尾联"再得听瑶琴"化用蔡邕《琴操》典故,既喻君主知遇之恩,又暗含《阳春白雪》之雅意,反映盛唐宫廷文化中"乐以象德"的礼乐思想。

诗体特征

"得林字"表明此诗属分韵创作,严格遵循五言六韵应制体。诗中"砌蓂"(历草)、"雪云"等意象,既实写上阳宫"夹城雪楼"的建筑奇观(见《河南志·宫阙记》),又暗合《诗经·小雅》"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的比兴传统,展现宫廷诗"体物写志"的艺术追求。

赏析

诗人以"广乐张前殿"开篇,将盛唐宫廷宴乐的恢弘气象凝练于五字之中。张忠纲在《全唐诗鉴赏辞典》中评此句"以乐声拓开时空,金殿玉音如在耳畔",那铺陈的不仅是钟鼓管弦之盛,更是大唐气象的视觉化呈现。

"重裘感圣心"一句暗藏温度转换的妙笔。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特别指出:"冬裘的厚重质感与君恩的温厚形成通感,使抽象的皇恩具象为可触摸的温暖。"砌下蓂荚与霜月同尽,庭前树木共雪云俱深,这两组意象构成精妙的时空对仗。莫砺锋在《唐诗美学》中分析道:"'霜月尽'与'雪云深'形成时间纵轴上的更迭,而'砌蓂'与'庭树'则构建空间横轴上的景深,十字之间架起立体的宫廷冬景。"

颈联"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的自我剖白,钱志熙在《唐诗近体精讲》中解读为:"'骖宸御'的骏马意象与'忝翰林'的谦辞形成张力,既见侍宴之荣,又存文士之慎。"尾联"微臣一何幸"的感叹,叶嘉莹认为:"'何幸'与'再得'的层递,将诗人聆听瑶琴时战兢与欣喜交织的复杂心绪,化作绕梁的余韵。"

这首应制诗超越了一般歌功颂德的窠臼,程千帆在《读诗举例》中盛赞:"以霜月雪云之高洁喻君恩,以瑶琴广乐之雅正表心志,在规整的应制框架中灌注了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诗人将皇恩具象为可感的温度、可视的光影、可闻的清音,使宫廷诗歌获得了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林"字为韵,尽显宫廷侍宴之隆盛与臣子感恩之忱。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于《诗薮》中评此作:"'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二句,状物工丽而气骨自高,得初唐遗响。"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亦赞:"结句'再得听瑶琴',以清音作收,使全篇金玉锦绣之气顿化烟云缥缈之致。"

诗中"广乐张前殿"起笔即见皇家气象,"重裘感圣心"暗含沐浴皇恩之意。对仗处尤见功力,"砌蓂"对"庭树","霜月"对"雪云",将宫廷冬景写得晶莹剔透。清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特赏其"用字精审而不失自然,如'骖宸御'三字,既合典制,复见雍容"。

末联以"微臣"自谦,"瑶琴"喻君恩,正如《唐诗归》所云:"结句妙在不直写感恩,而托之琴音,得风人温柔敦厚之旨。"全篇典丽中见清雅,诚为应制诗之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