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之问

译文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在立春日的宫廷宴会上,奉命作诗咏剪彩花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金碧辉煌的楼阁中,新剪的杏花娇艳绽放;华美的宴席上,彩制的梅花婀娜多姿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人间的鲜花还未绽放,天上的仙花却已突然盛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蝴蝶绕着丝绢所制的花朵盘旋停留,蜜蜂也因爱慕那艳丽的色彩而往返徘徊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今年的春色来得格外早,想必是剪刀将这美景早早催来

词语注释

琼筵(qióng yán):华美珍贵的宴席
绮梅(qǐ méi):用丝织品制作的梅花
香丝(xiāng sī):指用丝绢制作的花朵
艳粉(yàn fěn):指花朵艳丽的色彩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创作背景

宫廷节令与应制传统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立春日宫廷设宴已成定制。据《大唐新语》载,中宗"每岁立春,内出彩花,赐近臣",此诗正作于此类侍宴场合。时苏颋任中书舍人,以"剪彩花"为题奉和御制,延续了六朝以来"应制诗"夸饰祥瑞的传统。

剪彩花工艺考

"内出剪彩花"实为唐代宫廷立春重要习俗。《岁时广记》载:"唐制,立春日赐三品以上金彩胜。"诗中"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二句,暗合《酉阳杂俎》记载的"剪绢为花,杂以金箔"的工艺,反映当时皇室工匠已能制作以假乱真的仿真花卉。

诗艺与政治隐喻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巧妙运用双重隐喻:既写剪彩花早于自然花卉绽放,又暗喻皇恩先于节令而至。尾联"应为剪刀催"化用宋之问"今年春色早,疑是剪刀催"句,但将"疑"改为"应",更符合应制诗肯定祥瑞的书写要求。这种改造可见初唐宫廷诗人对前人诗句的创造性转化。

赏析

春日的宫廷宴席上,一首应制诗竟将剪彩花的灵韵写活了。金阁与琼筵的华贵背景下,诗人以"新杏""绮梅"点出彩花的形神——那杏花般的娇嫩,梅花似的清雅,原是人间未曾见过的绝色,却因巧匠的剪刀而提前绽放于天家。这种"天上忽先开"的惊叹,暗含了唐代宫廷对人工之美的极致追求。

蝶与蜂的意象尤为精妙。彩花本无香,诗人偏说"香丝",让蝴蝶为之流连;彩花本无粉,偏道"艳粉",引蜜蜂频频回顾。这种通感手法,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以活物写死物,使无生命之剪彩花获得蜂蝶错认的生机"。清人黄生在《唐诗摘钞》中更赞叹此联"虚境实写,化静为动,乃应制诗中罕见之灵笔"。

尾联将诗眼落在"剪刀催"三字上,既呼应了立春剪彩的节俗,又暗喻皇权如春风化雨般催发万物。明代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中称此结句"妙在不直言君恩,而颂圣之意自见"。那剪刀剪出的何止是彩花?分明是盛唐气象里,人工与天工浑然一体的美学理想。

全诗在富丽堂皇的应制框架中,注入细腻的生命感知。金阁琼筵的壮美与蜂飞蝶舞的纤柔,君权至上的庄严与春意早发的欣喜,都在剪刀的魔法中达成微妙的平衡。这种"以小巧之物载宏大之思"的笔法,正是初唐宫廷诗"精微而广大"的典范。

点评

此诗乃应制之作,然能于工丽中见灵动,诚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赞:"五言律贵乎气脉贯通,此诗'蝶绕''蜂怜'一联,写尽剪彩花之精妙,虽人工而寓天趣。"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点云:"'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十字,既合剪彩之巧思,复得谪仙之逸气。立春侍宴,此等句最宜宸赏。"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尤赏其结句:"'应为剪刀催'五字,化俗为雅。寻常裁剪事,经太白妙笔点染,便成造化之功,此所谓'笔补天工'者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析其章法:"前四句摹其形,后四句传其神。'香丝''艳粉'字面极艳,却以'蝶绕''蜂怜'衬之,遂觉活色生香。结句归美君恩,乃应制体正格,而能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