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度大庾岭

2025年07月05日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之问

译文

度岭方辞国
刚刚翻越大庾岭,便已远离故国疆土
停轺一望家
停下轻便的马车,遥望家乡的方向
魂随南翥鸟
魂魄追随着南飞的鸟儿
泪尽北枝花
泪水洒落在向北的枝头花朵上
山雨初含霁
山间的雨刚刚停歇,天空微露晴光
江云欲变霞
江上的云彩渐渐化作绚烂的晚霞
但令归有日
只要能有归去的那一天
不敢恨长沙
便不敢抱怨这长沙的荒远

词语注释

轺(yáo):古代轻便的马车
翥(zhù):鸟向上飞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创作背景

秋风瑟瑟,吹过岭南的层峦叠嶂。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一位鬓发斑白的诗人正踽踽行于大庾岭的古驿道上。宋之问因谄附张易之兄弟被贬泷州参军,此刻他驻足回望,长安已隐没在千山之外。

青石板上的车辙印深深浅浅,如同他颠沛的命运。当轺车在梅关停驻时,诗人望见岭北的梅花正绽放在寒枝——那是中原故土最后的印记。南飞的孤雁掠过苍茫云海,将他的魂魄也带向了烟瘴之地;手指抚过带露的北向花枝,泪水竟比晨露更早浸透衣襟。

远山忽逢新霁,雨雾未散尽时,霞光已浸染章水之上的云霭。这瞬息万变的岭南天象,恰似朝堂风云:五个月前,武则天退位,中宗复辟;而作为"文章四友"之一的他,却在这历史转折处坠入人生低谷。末句"不敢恨长沙"道尽迁客心事——贾谊谪居长沙尚存宣室之盼,而泷州(今广东罗定)比长沙更南三千里。

大庾岭的梅花年年向北而开,诗人却要向南而去。这首《度大庾岭》以地理上的南北对立,暗喻政治生命的阴阳割昏晓,在初唐贬谪诗中开创了"以丽景写哀情"的独特范式。千载以下,我们仍能从"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的明丽画面里,触摸到盛唐前夜那批宫廷诗人被放逐时的灵魂震颤。

赏析

这首诗以简净的笔触勾勒出贬谪途中的复杂心绪,意象的转换间暗藏情感波澜。首联"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中,"岭"作为地理分界象征政治生命的转折,《唐诗鉴赏辞典》指出此处"辞国"与"望家"形成张力,将去国怀乡的怅惘凝练在驻车回望的瞬间动作中。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运用双重意象对照。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赞赏"北枝花"的隐喻:"大庾岭梅南枝落尽北枝始开,诗人泪洒花枝,既是物候写照,更暗喻自身如北枝般被朝廷遗弃"。而"南翥鸟"的意象,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体现了"心魂对自由的向往与肉身困厄之间的深刻矛盾"。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突然转入开阔之境。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析此联:"雨霁云霞的瞬息变幻,既实写岭南气象,又暗含命运转机的期待,沉郁中忽现亮色,可见诗人笔力的跌宕"。这种"以景述情"的手法,被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称为"唐代贬谪诗的经典范式"。

尾联"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用典含蓄。霍松林《唐诗举要》指出:"'恨长沙'化用贾谊典故,表面作豁达语,实则将愤懑深藏。'不敢'二字尤见功力,既含畏祸之心,又带不甘之意"。这种矛盾心态的呈现,周勋初在《唐诗大系》中评为"怨而不怒的贬谪诗美学典范"。

全诗情感脉络如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评:"由辞国之悲,到望乡之痛,转出希冀之亮色,终归于隐忍的期待,二十字中几经转折,而气脉浑然"。在空间处理上,从岭北到岭南的跨越,对应着"政治身份与自然生命的双重放逐"(蒋寅《大历诗风》),最终在云霞变幻的意象中完成精神的短暂超脱。

点评

岭南烟霭中,宋之问以一首《度大庾岭》将谪宦之痛化作永恒的诗行。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曰:"初唐五言律,之问此篇最为凄婉,'魂随''泪尽'一联,直将迁客心事写绝。"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二句尤为后世称道。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批注云:"南翥北枝,物皆著我之色彩。鸟飞花落处,正见臣心一寸丹。"诗人以向南飞鸟喻己身不由己,借梅花北枝暗指故园难归,钱锺书先生《谈艺录》更指出此中暗含"地理与心理的双重分野"。

末联"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则被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解为:"结句用贾谊典而翻进一层,不怨长沙卑湿,只盼生入玉门,忠厚悱恻,得风人之旨。"那山雨初晴、江云变霞的瞬息光影,恰似诗人绝望中忽现的希望微芒。

此诗最妙处在"以丽景写哀思",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大庾岭的云霞花鸟,终成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动人的谪宦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