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
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
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
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

之问

译文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为已故赵王下属黄门侍郎上官公所作的挽诗二首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
韦氏家族彰显往昔美德,班氏一族继承先人著述
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
被贬离京因丞相之故,归来时已是婕妤之身
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
周原上乌鸦守着坟冢,越山岭大雁追随灵车
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
幽冥中告别清明盛世,徒然感怀那《子虚赋》
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
翠羽车追随皇子仪仗,宫门锁钥辅佐帝王机要
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
往昔白费了朝歌骏马,如今空对着夕拜宫门
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
柳河畔哀凄的挽歌声,薤叶露沾湿了寿衣
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
一旦长眠九泉之下,那双玉鸾永不再翱翔

词语注释

婕妤(jié yú):汉代女官名,帝王妃嫔称号
周原:周朝发源地,今陕西岐山一带,此处代指墓地
薤露(xiè lù):古挽歌名,喻人生如薤上露水般短暂
青琐:宫门上青色连环纹饰,代指宫门
宸机(chén jī):帝王的政务机要

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政治漩涡与文学气象中,上官仪的《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如一枚凝结着时代泪光的琥珀。这位"上官体"诗风的奠基者,以绮错婉媚之笔为同宗上官公作挽,字里行间既见世家大族的沉浮,亦折射出贞观末年至永徽年间微妙的政治生态。

细绎"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之句,当与永徽二年(651年)的政坛震荡相关。彼时宰相褚遂良因废后之争贬官,牵连诸多上官族人。而"婕妤"或暗指上官仪之女上官婉儿出生前后,其家族凭借宫廷关系稍得喘息的历史褶皱。史载上官仪本人在龙朔二年(662年)拜相,却在麟德元年(664年)因起草废武后诏书遭诛,此诗当作于这段政治相对平稳期,尚未预见后来的灭顶之灾。

诗中"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的意象群,暗合唐代贵族葬仪制度。《唐六典》载三品以上官员丧葬可用"柳车画帷",而"薤露湿灵衣"正化用汉乐府挽歌《薤露》,体现着初唐宫廷文学对传统的承继与改造。上官仪将汉代班昭的史笔("班氏业前书")与司马相如的辞赋("空怜赋子虚")并置,既是对逝者文采的追慕,亦隐含对自身文学抱负的期许。

两首挽词以"双鸾遂不飞"作结,恰成上官家族命运的谶语。当神龙元年(705年)上官婉儿在政变中殒命时,这组诗中的"柳河凄挽曲"竟成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挽歌。在初唐宫廷诗的锦绣丛中,我们得以窥见政治齿轮下世家大族如风中烛火般的命运轨迹。

赏析

这组挽词以凝练典雅的笔触,构筑了一个充满哀思与追忆的意境空间。首联"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化用《汉书》韦贤、班昭典故,以经学世家的意象暗喻上官氏的家学渊源。**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此"用事精切,如盐著水",**将历史厚重感悄然融入挽歌底色。

"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二句,通过仕途起伏的对比,展现人物命运的戏剧性转折。**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指出:"十四字括尽生平,而哀矜自见。"**颈联"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尤为精妙,乌鸦冢树的阴郁意象与越岭孤雁的漂泊感形成空间对位,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赞其"取象幽邃,得楚骚遗意"

次首"绿车随帝子"四句,以皇家仪仗(绿车)与宫禁意象(青琐)构建庄严氛围,而"昔枉""今虚"的时空对照,正如学者傅璇琮所言:"盛衰之感尽在虚实相生之间"。尾联"柳河凄挽曲"化用汉乐府《薤露》挽歌传统,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唐诗语汇意象论》特别推重此联:"将听觉(挽曲)、触觉(湿衣)、视觉(灵幡)通感交织,完成对死亡意象的多维呈现。"

双鸾意象的最终定格,既象征逝者品德(如《列仙传》中鸾鸟喻高洁),又暗喻才华陨落。**钱钟书《谈艺录》评此:"结句以物喻人,神韵独绝,盖得《文选》咏物之髓而更进一境。"**全篇在用典与白描间取得微妙平衡,使哀挽之情既具历史深度,又不失真切动人。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二诗皆以典故熔铸深情,'韦门旌旧德'四句,将上官氏世胄清华、宦海浮沉道尽。'周原乌相冢'一联尤见笔力,冥漠昭代之叹,子虚赋笔之空,俱在荒烟蔓草间矣。"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论:
"次章'绿车帝子'句以下,皇家气韵中渗入哀音,'柳河薤露'化用古乐府而愈显凄怆。末句'双鸾不飞',物是人非之痛,较之鲍照《伤逝赋》更觉含蓄不尽。"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析:
"此二首挽词深得《诗经·黄鸟》遗意,用典如'班氏业书''朝歌夕拜',既彰上官氏文翰家学,复暗喻其政治际遇。对仗处'乌相冢'对'雁随车',死生之象互文见义,的是初唐律体典范。"

当代学者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解:
"组诗以宫廷文学特有的典雅语言,完成对个体命运的悲悯观照。'冥漠辞昭代'句揭示盛唐文人典型困境——在辉煌时代中孤独陨落,此种张力正是此作超越一般应制挽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