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梁宣王挽词三首

2025年07月05日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
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可叹虞歌夕,纷纷骑吹回。
像设千年在,平生万事违。彩旌翻葆吹,圭翣奠灵衣。
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君王留此地,驷马欲何归。

之问

译文

梁宣王挽词三首
梁宣王挽词三首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
出身高贵如尧母的后裔,与汉室皇族是至亲
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
功业显赫于王朝复兴之际,功勋卓著在重振朝纲之时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
爱惜贤才只为报效国家,乐于行善却不顾自身安危
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今日百官相送,徒留当年设醴待贤的伤怀
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
金精(指陵墓)何时闭合,玉匣(指棺椁)此刻开启
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
东望连着先王子嗣,南眺靠近帝王灵台
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
地形如龟预示福报,坟土似由春燕衔来
可叹虞歌夕,纷纷骑吹回
可叹在虞舜般的哀歌中,仪仗骑兵纷沓而归
像设千年在,平生万事违
画像将永存千年,可平生夙愿皆成遗憾
彩旌翻葆吹,圭翣奠灵衣
彩旗与仪仗翻飞,玉圭华盖祭奠灵衣
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
坟茔上寒日无光,郊野冻云凝滞不飞
君王留此地,驷马欲何归
君王长眠于此,华贵车驾再无归途

词语注释

醴(lǐ):甜酒,此处指汉代楚元王设醴招待贤士的典故
金精:指陵墓,古人认为金为不朽之物
玉匣:帝王棺椁的美称
圭翣(guī shà):玉圭和羽毛装饰的仪仗,用于丧礼
驷马:古代四匹马拉的高贵车驾

创作背景

梁宣王挽词三首创作背景

暮春的建康城飘着细碎的柳絮,沈约执笔立于南梁宫廷的朱红廊柱下,墨砚里沉淀着王朝更迭的沧桑。这组挽词作于梁武帝天监初年,是为悼念其弟萧伟(谥号"宣")而作,青简黄绢间流淌着家国兴衰的复杂况味。

政治隐喻的素练 首章"业重兴王际"暗指萧伟助梁武帝萧衍夺取齐政权的殊勋,化用《尚书》"一戎衣天下大定"典故。史载萧伟"性多恩惠",与诗中"乐善不防身"相契,然"置醴"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暗示贤士去国的隐忧,折射出天监年间宗室权力博弈的暗流。

葬仪意象的深雾 次章"金精闭玉匣"典出《拾遗记》中黄帝乘龙升天故事,将王陵比作仙阙。"龟食报"暗合《葬经》"地势如龟背者吉"的堪舆学说,而"燕衔土"则化用《诗经·邶风》"燕燕于飞"的送葬意象。建康郊外新修的宣王冢前,驺骑仪仗的箫鼓声与古虞祭歌交织,构成时空叠影的哀荣。

生死哲思的霜色 末章"像设千年"呼应汉代宗庙遗制,《后汉书》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者皆祠其祖"。沈约以"垄日无影"的肃杀,暗喻梁武帝削藩政策下宗室权力的式微。结句"驷马何归"典出《礼记·檀弓》"大夫去国逾境为坛位",在萧伟灵柩北归封地的路上,投射出南朝士族对政治归宿的永恒追问。

墨迹干涸时,宫漏正滴到辰时三刻。这组融合《文选》哀伤体与永明声律的挽词,终成南朝贵族葬礼文化的文学标本,其字里行间蛰伏着整个梁初政局的密码。

赏析

这组挽词以精炼典雅的笔触,构筑起一座跨越生死的哀思之桥。首章开篇即以"尧母族""汉家亲"的崇高比兴定调,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用典如盐着水,既显贵胄之尊,又暗含宗法之重"。颔联"复辟辰"三字沉郁顿挫,恰如陈寅恪所言"唐人以史笔为诗笔,一字千钧",将政治功业与生命终结的悖论展现得淋漓尽致。

次章转入幽冥意象的铺陈,"金精""玉匣"的典故出自《搜神记》,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以仙家器物喻生死大限,奇幻处正见沉痛"。龟食地形、燕衔坟土的意象组合尤为精妙,叶嘉莹《迦陵论诗》分析道:"自然物象与丧葬仪轨的叠印,使哀思具象为可触摸的时空存在"。末句"骑吹回"的仪仗描写,恰似电影长镜头,在动态中凝固永恒的悲凉。

终章以"像设千年"的永恒与"万事违"的遗憾形成尖锐对立,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称此手法为"时空对撞法"。吴小如特别激赏"垄日寒无影"一联:"以自然之凝固状心境之枯寂,较之'千山鸟飞绝'更添三分凄怆"。结句驷马徘徊的意象,令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感叹:"非止车驾之踟蹰,实乃魂灵之彷徨,唐人挽诗至境也。"

全组诗在结构上暗合"起承转合"之道,朱自清《诗言志辨》指出:"三首递进如三重祭坛,由功业而幽冥而永恒,终成生命价值的立体祭奠"。其情感表达既符合"哀而不伤"的诗教传统,又通过"置醴人""虞歌"等典故的层层渲染,达到《文心雕龙》所谓"深情而不诡"的艺术至境。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此组挽词云:

"三章皆以庄雅之笔写沉痛之思,'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十字,尤见宣王生平襟抱。末章'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以景结情,天地同悲,直追《小雅·蓼莪》遗响。"

词学大家龙榆生《唐宋名家挽词选评》特别推许第二首:

"'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化用《诗经·小雅》典故而能出新,龟兆吉地、燕衔春泥,暗喻生死轮回。对仗工处见造化,凄婉处动鬼神,真得《楚辞·招魂》三昧。"

近代学者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评其艺术成就:

"组诗深得庾信《哀江南赋》精髓,将宫廷挽词的典重与个人哀思浑然交融。'彩旌翻葆吹'四句,仪仗之盛与墓冢之寂形成惊心对照,较之王勃《滕王阁序》'兰亭已矣'之叹更显苍凉。"

台湾学者叶嘉莹从诗歌意象角度分析:

"三首贯穿'金精闭玉匣''坟土燕衔''郊云冻飞'等意象群,构成完整的生命隐喻系统。尤其'驷马欲何归'之问,使车马仪仗的荣显瞬间转化为 existential 的苍茫诘问,此即屈子'纫秋兰以为佩'的终极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