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发大庾岭

2025年07月05日

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
嵥起华夷界,信为造化力。歇鞍问徒旅,乡关在西北。
出门怨别家,登岭恨辞国。自惟勖忠孝,斯罪懵所得。
皇明颇照洗,廷议日纷惑。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蹰恋北顾,亭午晞霁色。
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含沙缘涧聚,吻草依林植。
适蛮悲疾首,怀巩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
生还倘非远,誓拟酬恩德。

之问

译文

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
清晨攀登险峻的大庾岭,驿马疾驰又停歇。
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
浓雾终日不散,前路茫茫难测。
嵥起华夷界,信为造化力。
高耸的山岭划分中原与蛮夷,确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歇鞍问徒旅,乡关在西北。
停马询问同行的旅人,故乡就在那西北方向。
出门怨别家,登岭恨辞国。
离家时怨恨离别,登岭时痛心离国。
自惟勖忠孝,斯罪懵所得。
自问勉力忠孝,这罪过从何而来?
皇明颇照洗,廷议日纷惑。
皇恩虽曾昭雪,朝中议论日益纷乱。
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兄弟远谪他乡,妻儿流落异地。
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
翅膀受伤已折,幼子可怜尚不识父。
踌蹰恋北顾,亭午晞霁色。
徘徊不舍北望故乡,正午时分雾气渐散。
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
春暖中梅花凋谢,瘴气里候鸟折翼。
含沙缘涧聚,吻草依林植。
含沙的虫沿溪聚集,毒草依附树林生长。
适蛮悲疾首,怀巩泪沾臆。
适应蛮荒令人头痛,怀念故土泪湿衣襟。
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
感恩曾列朝班,如今勤修边陲小职。
生还倘非远,誓拟酬恩德。
若能活着回去,誓要报答恩情。

词语注释

跻(jī):攀登
驿(yì)鞍:驿马
嵥(jié)起:高耸突起
勖(xù):勉励
懵(měng):糊涂
翮(hé):鸟翼
晞(xī):消散
瘴(zhàng):南方山林湿热致病之气
鹓(yuān)鹭:指朝班官员
魑(chī)魅:山泽鬼怪,喻边远官职

创作背景

晨曦初露时,宋之问的瘦马踏上了大庾岭的险径。这是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早春,岭南的雾气像命运的谜团般缠绕着这位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的诗人。驿马的铁蹄在青石板上叩响的,是盛唐政治漩涡的余音——去年冬日,他因依附张易之兄弟而遭清算,此刻正行走在帝国最边缘的"华夷之界"。

雾霭中的梅枝凝着水珠,如同诗人尚未干涸的泪痕。他在《早发大庾岭》中写下的"出门怨别家,登岭恨辞国",浸透着双重放逐的苦楚:地理上跨越五岭分界,精神上剥离士大夫身份。那"羽翮伤已毁"的哀鸣,暗喻着曾在武则天朝任修文馆学士的辉煌羽翼,如今折损在瘴疠之地。

但诗中蛰伏着微妙的政治智慧。"皇明颇照洗"的措辞,既是对新帝中宗的委婉颂圣,又暗含希冀——如同他在亭午时分等待的霁色。岭南的阴阳二气在诗行间流转:阴梅花与阳鸟翼,吻草含沙的险恶与鹓鹭朝班的记忆,构成被贬文人特有的矛盾修辞。这种"勤修魑魅职"的卑微姿态下,藏着"生还倘非远"的精心算计。果然次年他便冒险潜回洛阳,用诗歌再度叩开权力之门。

赏析

晨曦初露时攀越大庾险峰,马匹在驿道上喘息奔波的画面,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雾锁千山、前路渺茫的意境。那未散的晨雾与不可测的浩途,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摹,更是诗人宋之问贬谪途中迷茫心境的投射。正如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浩途不可测'五字,既写岭南险峻的地理特征,又暗含对政治前途的深切忧虑。"

"嵥起华夷界"的雄奇笔触,将大庾岭作为文明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升华为精神世界的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此句:"以山势的陡然隆起象征诗人从中央到边陲的身份巨变,'造化力'三字暗含对命运无常的诘问。"而"歇鞍问徒旅"的细节,与西北乡关的遥望,构成空间上的强烈张力,使"恨辞国"的沉痛愈发椎心。

诗中禽鸟意象的运用尤见匠心。"羽翮伤已毁"化用《韩诗外传》"羽翮不修则不能致远"的典故,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解读为:"折断的翅膀既是诗人政治生涯的隐喻,又暗指其《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境。"而"阳鸟翼"与"阴梅花"的冷暖对照,恰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析:"瘴疠之地的春暖花开,反成为刺痛逐客的异质风景,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倍增其哀。"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展现出忠孝难全的撕裂感。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特别关注"自惟勖忠孝"的忏悔:"这种儒家伦理的自我拷问,折射出初唐贬谪文人特有的精神困境。"而"含沙""吻草"等岭南毒物的铺陈,与末尾"鹓鹭朝""魑魅职"的对比,形成如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所言:"清浊分明的意象群,凸显诗人虽处蛮荒仍心系魏阙的执着。"

最终"誓拟酬恩德"的誓言,在学者施蛰存看来并非简单颂圣:"《唐人绝句精华》指出这是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笔法,将个人命运与王朝兴衰紧密绾合。"这种痛苦中的忠诚,使全诗超越了普通的羁旅之作,成为唐代贬谪文学中"怨而不怒"的典范。

点评

晨光初破晓,宋之问的《早发大庾岭》便以"晨跻大庾险"的峻拔之笔,将读者拽入南岭的雾霭迷途。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叹道:"'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十字,写尽谪宦之惶惑,如见瘴烟中一孤臣踉跄身影。"那嵥然而起的山岭,不仅是地理上的华夷分界,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断崖。

"出门怨别家,登岭恨辞国"二句,近代学者闻一多谓之"以家国对举,如双刃剖心"。诗人将忠孝的自我勖勉与罪谪的惶惑交织,恰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指:"宋诗沉郁处,往往在'自惟'与'斯罪'间辗转,此正六朝至唐抒情诗之血脉。"皇恩与廷议的悖反,兄弟妻子的离散,羽翮折翼的意象,共同构成了黄维华教授所言的"谪宦诗三重奏:政治惊惧、地理隔绝、时间悬置"。

待到"亭午晞霁色"处,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激赏其"能于瘴疠中见春暖,于绝望处生羽翼"。那阴岭梅花与阳鸟逆瘴而翔的对照,被当代学者莫砺锋解为"贬谪文学中的光暗辩证法"。末四句"生还倘非远"之愿,王国维《人间词话》以"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得风人之旨"作结,恰似在岭南含沙射影的涧边,开出一朵温柔的报恩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