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2025年07月05日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之问

译文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清晨从始兴江口出发至虚氏村途中所作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守候拂晓越过闽地山峦,趁着春光眺望越王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夜宿的云如大鹏垂落天际,残月似蚌珠在云隙初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薜荔藤蔓摇曳青翠雾气,桄榔树影掩映着碧绿苔痕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桂花香裹着晨露湿润,山石间回荡着细泉潺潺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黑猿抱着树枝长啸,翠鸟衔着鲜花飞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岭南风光虽令人欢愉,北归之思却日渐悠长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乌黑鬓发忽然染霜白,赤诚之心也化作死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何时才能踏上归乡路,去修剪故园的藜草荒莱

词语注释

闽嶂(mǐn zhàng):福建境内的山岭
越台:指越王台,南越王赵佗所建
薜荔(bì lì):常绿藤本植物
桄榔(guāng láng):热带常绿乔木
裛(yì):沾湿
鬒发(zhěn fà):乌黑浓密的头发
莱(lái):藜草,代指荒芜的田园

创作背景

岭南的晨雾还未散尽,宋之问的官船已悄然驶离始兴江口。这位曾显赫一时的宫廷诗人,此刻正以"泷州参军"的贬谪身份,在唐景龙三年(709年)的早春,沿着浈水向更南的蛮荒之地漂去。船头划破的不仅是青瓷般的江面,更是一个失意文人破碎的仕途梦。

桄榔树的阴影里,诗人用颤抖的手指记录着南国的奇景:晨光中如大鹏垂翼的积云,残月似珍珠嵌在蚌壳般的天空。这些绮丽意象背后,藏着《旧唐书》未载的隐痛——三年前因依附张易之集团被贬泷州,如今再度南迁,政治寒冬比岭南的瘴气更令人窒息。桂树上的露珠映着他鬓角新霜,玄猿的哀啸应和着怀中未呈的谏书。

当船泊虚氏村时,桄榔叶间漏下的阳光突然刺痛了他的眼睛。"鬒发俄成素"的惊惧并非夸张——《资治通鉴》载,中宗朝党争中,贬官往往"未至贬所而卒"。那些摇荡的青气与翡翠鸟衔来的野花,在诗人眼中都化作长安曲江畔的柳枝。最后两句"何当首归路"的诘问,实则是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典故作盾,抵挡着随时可能降临的赐死诏书。

这场被迫的岭南行旅,终将在一年后因诗人冒险潜回洛阳而逆转。但此刻,写在潮湿宣纸上的诗句,正与船底的水痕一同,在历史的褶皱里洇开成盛唐贬谪诗最早的泪痕。

赏析

晨曦微露时翻越闽地山峦,春日里眺望越王台的身影——这开篇便以时空的交错感勾勒出诗人羁旅的轮廓。"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二句,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盛赞其"以鲲鹏之姿写云霭,借蚌珠之形摹月色",将岭南黎明特有的天象化作神话意象:宿云如垂天之翼缓缓收拢,残月似蚌壳含珠莹然生辉。

诗人用嗅觉与听觉重构南国山林:"桂香多露裛"暗合《楚辞》"朝饮木兰之坠露"的高洁,"石响细泉回"则令人想起王维"清泉石上流"的禅意。吴小如《诗词札丛》特别指出"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中植物意象的层叠运用:"薜荔的藤蔓摇荡的是楚辞式的幽情,桄榔的羽叶遮蔽着热带雨林的密码,青碧二色在光影中洇染成南疆的底色。"

当玄猿的啸声与翡翠鸟衔花的倩影打破山寂,诗人却陡然转折。"南中虽可悦"的"虽"字,正如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所析:"与谢朓'信美非吾土'同出机杼,热带风物愈绚烂,愈反衬出'鬒发俄成素'的惊心。"那倏然斑白的鬓发,是比"丹心作灰"更触目惊心的生命速写,林庚《中国文学简史》认为此句"将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化为具象的岁月刻度"。

结句"行剪故园莱"用《诗经·小雅》"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的典故,程千帆《古诗考索》解读道:"剪莱动作的日常性里,沉淀着陶渊明'归去来兮'的千年呼唤,让岭南的奇瑰风物最终回归到中原文化基因中的家园意识。"全诗正如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的总评:"以谢灵运式的精微观察摹写异域,却以庾信式的苍凉收束,在盛唐山水诗中开辟出新的情感维度。"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诗:"宋之问岭南诸作,如'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意象之奇崛,实开中唐门户。其炼字之精,已臻'百炼钢化绕指柔'之境。"

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评点道:"'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十字,写尽南荒异景。然诗人笔锋陡转,'鬒发俄成素'以下,乡思骤涌,顿生哀音。此等转折,正如庖丁解牛,批郤导窾,自然中见章法。"

近代学者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特别赏析颈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不独对仗精工,更以通感之法写景。香可沾露而重,泉能触石生响,五官互济,遂成绝妙画境。"

国学大师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论及此诗时空处理:"破晓越嶂,残月未沉,晨光中杂以夜气,此时间之重叠也;闽嶂越台,虚氏故园,万里风烟聚于尺幅,此空间之压缩也。宋公以时空为经纬,织就乡愁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