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岭南桂管经略使王晙驻守桂州(今桂林),每逢晦日(农历月末)便在逍遥楼设宴雅集。此楼踞漓江之畔,飞檐斗拱可远眺喀斯特群峰。宋之问作为贬谪岭南的宫廷诗人,在宴席间写下这首五律,将盛唐山水审美与逐客愁思熔铸一炉。
诗中"山川一半春"实写岭南早春景象——正月蓂荚已落尽,而中原尚在残冬。据《桂林风土记》载,逍遥楼始建于武德四年(621年),张九龄扩建后成为文士登临胜地。王晙作为开元名将,其宴席实为笼络流寓文人的政治雅集。"投刺登龙"暗用东汉李膺龙门典故,揭示诗人渴望通过军府宴游重获仕进机会的微妙心理。
末联"兀然心似醉"的迷离状态,恰是盛唐贬谪文学典型情态——在桂林奇山异水间,诗人暂忘"逐臣"身份,与自然达成刹那和解。此诗现存最早见于南宋《文苑英华》卷二百十四,题中"王都督"当为后人追题,唐时桂州最高长官应称"经略使",可见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发生的官制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