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

2025年07月05日

仲春辞国门,畏途横万里。越淮乘楚嶂,造江泛吴汜。
严程无休隙,日夜涉风水。昔闻垂堂言,将诫千金子。
问余何奇剥,迁窜极炎鄙。揆己道德馀,幼闻虚白旨。
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
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
安位衅潜构,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
济济同时人,台庭鸣剑履。愚以卑自卫,兀坐去沉滓。
迨兹理已极,窃位申知己。群议负宿心,获戾光华始。
黄金忽销铄,素业坐沦毁。浩叹诬平生,何独恋枌梓。
浦树浮郁郁,皋兰覆靡靡。百越去魂断,九疑望心死。
未尽匡阜游,远欣罗浮美。周旋本师训,佩服无生理。
异国多灵仙,幽探忘年纪。敝庐嵩山下,空谷茂兰芷。
悠悠南溟远,采掇长已矣。

之问

译文

仲春辞国门,畏途横万里。
二月里辞别京城,忧惧前路万里遥。
越淮乘楚嶂,造江泛吴汜。
越过淮水穿过楚山,顺流直下吴地江涛。
严程无休隙,日夜涉风水。
严苛的行程不得停歇,昼夜兼程风雨飘摇。
昔闻垂堂言,将诫千金子。
曾听古人屋檐下训诫,富贵子弟当惜命保。
问余何奇剥,迁窜极炎鄙。
问我为何遭此厄运,贬谪到这蛮荒远郊。
揆己道德馀,幼闻虚白旨。
自问平生恪守道德,幼时便知清虚无扰。
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
珍视自身看轻外物,超脱俗世远离纷扰。
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
晨游伊水之畔,夜宿箕山脚。
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
年少时藏拙守愚,清高只与文史交。
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承蒙错爱得诏书,青云直上挥毫。
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
往事总添新伤,恩宠来时心自警。
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
刻骨铭心欲报效,却辞高官避纷争。
安位衅潜构,退耕祸犹起。
安居位反遭构陷,归田园灾祸仍绕。
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
隐居山岩本良策,困顿仕途实为嘲。
济济同时人,台庭鸣剑履。
同辈显贵满朝堂,剑履上殿意气豪。
愚以卑自卫,兀坐去沉滓。
我以卑微求自保,独坐远离浊世嚣。
迨兹理已极,窃位申知己。
到如今道理已明,愧居官位负故交。
群议负宿心,获戾光华始。
众人非议违初心,招祸始于荣耀朝。
黄金忽销铄,素业坐沦毁。
黄金转眼成灰烬,清白家业顷刻消。
浩叹诬平生,何独恋枌梓。
长叹平生遭诬陷,何必独恋故乡遥。
浦树浮郁郁,皋兰覆靡靡。
江边树木郁苍苍,岸上兰草萋萋摇。
百越去魂断,九疑望心死。
南行百越魂魄断,遥望九疑心如槁。
未尽匡阜游,远欣罗浮美。
未及畅游庐山景,心向罗浮山色娇。
周旋本师训,佩服无生理。
谨记师尊昔日训,奉行无为避世道。
异国多灵仙,幽探忘年纪。
他乡多有神仙迹,寻幽忘却岁月消。
敝庐嵩山下,空谷茂兰芷。
草屋坐落嵩山下,空谷兰芷香自飘。
悠悠南溟远,采掇长已矣。
南海渺茫路迢迢,采撷芳草愿难了。

词语注释

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汜(sì):支流重回主流的河道。
揆(kuí):揣度,衡量。
湄(méi):水边。
紫泥:古代诏书用紫泥封印,代指诏书。
枌梓(fén zǐ):故乡的代称。枌,白榆;梓,梓树。
皋(gāo):水边高地。
靡靡(mǐ mǐ):草木柔弱倒伏状。
九疑:即九嶷山,相传为舜帝葬地。
匡阜:庐山古称。
罗浮:罗浮山,岭南道教名山。

创作背景

诗词《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时值"神龙政变"后,张说因依附张易之兄弟被贬钦州。岭南瘴疠之地,自古为贬谪死途,诗人舟行万里途经百越,将政治失意与生命忧思倾注笔端。

创作契机

  • 地理轨迹:从洪州(今南昌)出发,经淮楚、渡长江、越五岭,水路跋涉映射心理历程。"严程无休隙"句可见唐代贬官赴任时限之严苛。
  • 政治背景:诗中"安位衅潜构"暗指武周至中宗朝堂倾轧,张说曾为凤阁舍人("紫泥书"指诏书),后因政治站队获罪,与宋之问等同为"二张"案牵连者。

精神图谱

  • 道家思想:"虚白""贵身"等语出自《庄子》,反映诗人受河上公注《老子》影响,以"栖岩"为理想,却陷于"触藩"困境。
  • 贬谪文学传统:继承屈贾意象,"九疑""浦树"化用《楚辞》山水阻隔之悲,而"罗浮美"又见岭南地理新意象的开拓。

文本特质

  • 双重时间性:今昔对比形成张力,"昔闻垂堂言"(用《史记》司马相如典)与当下"迁窜极炎鄙"构成强烈反差。
  • 空间叙事:通过伊水、箕山(隐居象征)到南溟的空间跳跃,完成从庙堂到蛮荒的精神放逐书写。

按:《旧唐书》本传载张说此次贬谪"道中作《五君咏》",此诗或为同期所作,展现初盛唐之交士人在政治漩涡中的典型心态。

赏析

这首诗以舟行羁旅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从政治中心被贬南荒的心路历程。诗中意象的转换与情感跌宕形成精妙的艺术张力,被明代诗评家钟惺誉为"迁谪诗中的神行手笔"。

意象建构极具空间纵深感:开篇"仲春辞国门"至"造江泛吴汜"四句,通过"国门-楚嶂-吴汜"的地理位移,构建出不断远离政治中心的轨迹。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严程无休隙'六字,写尽贬谪途中身不由己之态"。诗中"浦树""皋兰"等南荒意象与"伊水""箕山"等故园记忆形成强烈对比,恰如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所评:"草木意象皆著离色,观'郁郁''靡靡'叠词之妙,可知诗眼所在"。

情感表达呈现复合层次:诗人以"千金子"典故自喻,展现"贵身贱外物"的士大夫气节。元代方回《瀛奎律髓》特别赞赏"栖岩实吾策"四句:"贬谪诗中罕见此等骨鲠,将政治失意转化为精神超拔"。而"黄金销铄"至"九疑心死"的转折,又被王夫之《唐诗评选》称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得风雅之正"。

哲学思考贯穿始终:诗中"虚白旨""无生理"等道家思想的化用,形成独特的超脱气质。现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幽探忘年纪'与'空谷茂兰芷'构成精神彼岸,使全诗在现实苦难中保持诗意栖居的可能"。这种"贬谪-反思-超越"的三段式结构,成为盛唐贬谪诗的经典范式。

全诗最终以"悠悠南溟远"作结,留下无尽余韵。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地理上的放逐转化为心灵的朝圣,在绝望中开出超越的花朵。"这种将个人命运融入天地境界的写法,彰显出盛唐士人特有的精神气象。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及此诗云:"直书其事,而悲愤自见。子昂以风骨胜,此篇尤见其气格之高。'畏途横万里'五字,已摄全篇之魂。"其评点精准道出陈子昂诗作中"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交融的特质。

桐城派大家方苞则在其《方望溪评点唐诗》中批注:"'妙年拙自晦'至'逆鳞让金紫'数联,如孤鹤唳天,清响彻云。子昂以史笔为诗,直追汉魏风骨,而'皎洁弄文史'五字,恰是其诗文品格自况。"此论揭示诗人将史学家的严谨与诗人的灵性熔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近人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独辟蹊径:"'浦树''皋兰'之句,非徒状景,实乃心画。子昂善以空间意象压缩时间沧桑,'郁郁''靡靡'叠字之用,令草木皆着迁客之色。"此评点破诗中比兴手法的高妙——自然物象皆成情感符码。

当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激赏结尾:"'悠悠南溟远'结得渊然有太古遗音,看似平缓收束,实则将'万里畏途'的时空张力内化为永恒的怅望。这种以淡语写浓愁的手法,正是唐人五古的至高境界。"此论阐明诗歌结尾"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