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送杜审言》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阳城弥漫着药香与离思,病榻上的宋之问听闻挚友杜审言将贬谪峰州(今越南境内),提笔写就这首浸透唐风雅韵的千古绝唱。时值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杜审言因依附张易之集团获罪,万里南谪的孤舟即将划破洞庭烟波。
诗人以"卧病人事绝"起笔,道出双重隔绝——病躯困锁榻上,更无力亲至河桥折柳相送。洛水桥头的离别盛景与空寂病室形成强烈对照,唯余想象中江树含情的缱绻。颔联化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意境,将不能言的草木赋予深挚情感。
颈联用典精妙如双璧生辉:以晋代才子孙楚喻杜审言文采风流,借屈原沉江暗喻贬谪之冤。尾联"龙泉堕丰城"的典故尤为沉痛——西晋张华望见丰城剑气冲霄,终发掘出埋没的龙泉、太阿双剑。此处既叹杜审言才如名剑却遭流放,又暗含终将重见天光的期许。据《旧唐书》载,杜审言次年即遇赦北归,这柄大唐诗坛的龙泉剑终究未在岭南锈蚀。
全诗交织着盛唐特有的气象与初唐宫廷诗人的精微技法。病中送别的私密情境,因家国命运、文士遭际的投射而显阔大,在"河桥""江树""维舟"等意象中,仍可触摸到那个波澜壮阔时代里,文人相重如金石相叩的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