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郡宅中斋

2025年07月05日

郡宅枕层岭,春湖绕芳甸。云甍出万家,卧览皆已遍。
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越俗镜中行,夏祠云表见。
兹都信盘郁,英远常栖眄。王子事黄老,独乐恣游衍。
谢公念苍生,同忧感推荐。灵越多秀士,运阔无由面。
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揆予谬承奖,自昔从缨弁。
瑶水执仙羁,金闺负时选。晨趋博望苑,夜直明光殿。
一朝罢台阁,万里违乡县。风土足慰心,况悦年芳变。
淮廪伫滋实,沂歌非所羡。讼寝归四明,龄颓亲九转。
微尚本江海,少留岂交战。唯馀后凋色,窃比东南箭。

之问

译文

郡宅枕层岭
官邸依傍着层层山岭
春湖绕芳甸
春日的湖水环绕着芬芳的原野
云甍出万家
云雾中露出万家屋檐
卧览皆已遍
躺着就能看遍四周景色
渔商汗成雨
渔夫商贩的汗水滴落如雨
廨邑明若练
城郭官署明亮如白练
越俗镜中行
越地风俗如在镜中行走般清晰
夏祠云表见
夏日祠堂在云端显现
兹都信盘郁
这座都城确实雄伟繁盛
英远常栖眄
英才常在此驻足眺望
王子事黄老
王子信奉黄老学说
独乐恣游衍
独自享乐纵情游玩
谢公念苍生
谢安心系天下百姓
同忧感推荐
因共同忧患而感动举荐
灵越多秀士
越地多才俊之士
运阔无由面
时运不济无缘相见
神理翳青山
玄妙道理隐于青山
风流满黄卷
风流事迹载满史册
揆予谬承奖
思量我误受嘉奖
自昔从缨弁
从前就戴着官帽
瑶水执仙羁
在瑶水畔被仙事羁绊
金闺负时选
辜负了金闺殿的选拔
晨趋博望苑
清晨赶往博望苑
夜直明光殿
夜晚在明光殿值班
一朝罢台阁
一旦离开朝廷
万里违乡县
远隔万里离开故乡
风土足慰心
当地风物足以慰藉心灵
况悦年芳变
何况喜爱四季变换
淮廪伫滋实
淮河粮仓等待丰收
沂歌非所羡
沂水歌声不值得羡慕
讼寝归四明
诉讼平息回到四明山
龄颓亲九转
年岁渐老亲近九转丹
微尚本江海
微末志向本在江海
少留岂交战
短暂停留何必纠结
唯馀后凋色
只剩下经冬不凋的色彩
窃比东南箭
暗自比作东南的竹箭

词语注释

云甍(méng):高耸入云的屋脊
廨(xiè)邑:官署所在的城镇
栖眄(qī miǎn):停留观看
游衍(yǎn):纵情游乐
缨弁(yīng biàn):官帽,指官职
黄卷:指史书典籍
九转:指九转金丹,道家仙药
东南箭:东南方生长的竹子制作的箭,比喻坚贞品格

创作背景

郡宅中斋创作背景

暮春的会稽郡,山岚轻拢着官署的飞檐。时任越州长史的李邕立于郡宅高斋,推窗可见镜湖春水环抱着开满荠花的原野——这幅《郡宅中斋》的画卷,便在盛唐开元二十三年的晨光中徐徐展开。

一、地理形胜的灵感源泉

会稽郡宅依秦望山而筑,正如诗中"郡宅枕层岭"所绘。据《元和郡县志》载,此地"北带沧海,南控群山",李邕登临所见"云甍出万家"的盛景,正是越州城依山势层叠而建的独特风貌。当时越州作为江南道治所,已发展成"渔商汗成雨"的繁华都会,诗中"廨邑明若练"的比喻,或受曹娥江与运河交织的水系启发。

二、历史人文的精神映照

"谢公念苍生"句显见谢安治越遗风。据《晋书》记载,谢安在会稽东山隐居时"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这种仕隐交融的生活态度,与诗中"王子事黄老"的典故形成微妙呼应。李邕此时因谗言左迁越州,却在此发现"灵越多秀士"的文化传统,黄老思想与儒家济世精神在此地奇妙融合。

三、个人际遇的诗意投射

诗中"一朝罢台阁"暗指其从御史任上被贬的经历。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李邕"性豪侈,不拘细行",这种性格与越地"越俗镜中行"的飘逸民风产生共鸣。"揆予谬承奖"等句,流露出以江海微尚自比的心境,恰似他在《嵩岳寺碑》中"放旷于形骸之外"的自我剖白。

暮色渐浓时,远眺夏禹祠在云端的轮廓,这位"书中仙手"将吴越烟水化入墨痕。所谓"风流满黄卷",何尝不是其跌宕人生在唐诗长卷中投下的惊鸿照影?

赏析

在这首描绘郡宅风物的诗作中,诗人以层岭春湖为画卷,铺陈出一幅动静相宜的仕隐图景。首联"郡宅枕层岭,春湖绕芳甸"以拟人笔法勾勒山水相依的格局,"枕"字赋予宅邸灵动的生命感,而"绕"字则暗含陶渊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意趣。云甍万家与卧览之姿,恰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展现诗人超然物外的观照姿态。

诗中"渔商汗成雨"至"夏祠云表见"四句,钱钟书《谈艺录》评其"以经济民生入诗,而不失雅驯"。汗雨成商、明邑若练的意象群,既见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的壮阔笔力,又暗含对吏治清明的期许。越俗镜行、夏祠云见的描写,则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移步换景之法,将民俗信仰提升至云端仙境。

在仕隐抒怀部分,"王子事黄老"与"谢公念苍生"的对照,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诗人以王子乔的逍遥对比谢安之济世,实则自我剖白——正如叶嘉莹指出的"唐代士人常在宦游中寄托林泉之思"。末段"瑶水执仙羁"等句,用《离骚》"饮余马于咸池"的象征手法,将仕途比作仙羁,暗合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挣扎。

结句"窃比东南箭"尤为精妙,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解此典:"箭竹经冬不凋,诗人以此自喻虽处宦海而葆有本真"。这种"后凋"意象,既承孔子"岁寒知松柏"之比德传统,又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士大夫精神,在风土慰藉与年华暗换中,完成对生命姿态的诗意定格。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云甍出万家,卧览皆已遍』二句,以飞动之笔写静观之趣,犹见盛唐气象。诗人居高临下而不失温厚,此等襟怀,非刻意雕琢者所能至。"

**钱钟书《谈艺录》**评:
"『渔商汗成雨,廨邑明若练』十字中含动静相生之妙。汗雨喻市井之喧阗,练光状官舍之清肃,对仗中暗藏世情百态,真所谓『尺幅具千里之势』。"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此诗以郡宅为眼,熔山水、市井、玄理于一炉。『神理翳青山,风流满黄卷』一联,将隐逸之思与文墨风流绾合无痕,足见诗人出入儒道的圆融境界。"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论:
"结句『唯馀后凋色,窃比东南箭』,化用《论语》『岁寒后凋』典而自出新意。松柏之志与东南竹箭之姿互映,使全篇在仕隐矛盾中终归于高洁自持。"

**施蛰存《唐诗百话》**叹:
"通篇如展青绿山水长卷,既有『春湖绕芳甸』的明丽,复得『风土足慰心』的深沉。中唐诗人能承王维余韵而自具筋骨者,此作可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