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
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
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崔湜

译文

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
丞相登上昔日的府邸,尚书开启旧时的园林。
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
明主睿智地拜访贤臣,圣嫔心怀荣耀家族之情。
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
狭窄的河流旁旌旗飘扬的门庭,高耸的岩石下遮蔽着帐幕。
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
悠闲的窗外柳枝低垂显得幽暗,小径深入松林更显幽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
云卷云舒映衬千峰秀色,泉水叮咚应和万籁之音。
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
兰花似在迎接天女的佩饰,竹林却妨碍了侍臣的发簪。
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
帝王的墨宝如日月星辰般闪耀,朝廷的荣耀令四海钦敬。
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可叹那看破世事的老人,白发苍苍终老在汉水之阴。

词语注释

式闾(shì lǘ):指帝王或官员拜访贤臣的住所。
宸翰(chén hàn):帝王的墨迹或书法。
三光:指日、月、星。
万籁(wàn lài):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天女佩:天女佩戴的饰物,此处形容兰花的高洁。
侍臣簪:侍臣头上的发簪,此处形容竹林茂密妨碍行走。
绝机叟:看破世事、断绝机心的老人。

创作背景

诗词创作背景拾萃

唐中宗景龙三年春,长安城南的韦嗣立山庄迎来了一场盛事。中宗李显率百官临幸此间,命群臣赋诗应制,时任修文馆直学士的诗人亦在其列。彼时韦氏山庄经年经营,已成名动京华的"逍遥公别业",而这场侍宴更成为景龙文坛的雅集典范。

一、历史经纬中的君臣唱和

  • 韦嗣立之荣宠:据《旧唐书》载,韦嗣立时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山庄"幽邃如仙府",中宗曾亲题"栖岩寺"匾额。诗中"尚书启旧林"正指此事,而"荣族圣嫔心"暗喻韦后姐妹与韦氏的亲缘。
  • 景龙文治气象:中宗朝虽政事多紊,却延续高宗以来崇文之风。《唐诗纪事》载此次侍宴"天子赋诗,群臣属和","宸翰三光烛"即指御笔生辉之状,反映当时宫廷文学活动的盛况。

二、山庄画卷的文学呈现

诗人以工笔勾勒出一幅唐代贵族园林的典型图景:

  1. 空间叙事:自"旌门抵"至"汉川阴",移步换景间完成"入山—观景—感怀"的结构铺陈
  2. 声色交响:"云卷千峰色"化静为动,"泉和万籁吟"以声衬寂,暗合六朝山水诗法
  3. 人文意象:兰佩、竹簪等物象,既实写侍宴场景,又暗用《楚辞》典故,彰显"应制"诗的雅正品格

三、文本深处的仕隐张力

末联"还嗟绝机叟"突然转入对东汉隐士庞德公的追慕,与前面皇家气象形成微妙对峙。这种"颂圣—隐逸"的双重书写,恰是初唐应制诗常见范式,既履行了侍宴职责,又在"白首汉川阴"的意象中寄托了文人的精神理想。

按:《新唐书·文艺传》载景龙间"天子有所感,辄赋诗,学士皆属和",此诗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其宫廷唱和的原生态风貌,可视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前奏。

赏析

这首诗以侍宴韦嗣立山庄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宫廷宴游的盛况与隐逸情怀的交织。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铺陈和精妙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幅既华贵又幽深的山水画卷。

意象的层叠与交融
诗中"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二句,以工笔勾勒出山庄的地理特征——旌旗与山门相映,高岩如帷帐垂落。这种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并置的手法,暗合《文心雕龙》"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美学追求。后续"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更以动态意象拓展空间维度:流云为静态山峦注入生命,泉声与天籁构成听觉交响,形成"视通万里,听穷八荒"的审美效果。

情感的张力结构
诗歌前八句通过"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等典重辞藻,铺陈皇家气派。其中"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化用《楚辞》香草意象,既符合侍宴场合的贵族趣味,又以"碍"字微妙暗示自然对人世荣华的疏离感。尾联"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突然转入隐逸主题,与前半篇形成情感逆转。这种"以荣华衬寂寥"的笔法,深得方东树《昭昧詹言》评盛唐应制诗"气象高华而神韵自远"的精髓。

诗学传统的继承
诗中"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暗合王维辋川诗的幽邃意境,而"云卷千峰色"又见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时空凝练。学者葛晓音指出,这类应制诗在"颂圣"表象下常含"山水清音",体现"盛唐诗人对仕隐矛盾的诗意调解"。末句用汉代隐士典故,恰如《唐诗别裁》所言"结响甚远,如清钟徐韵",在富丽堂皇的宫廷叙事中植入林泉之思。

全篇以精严的律诗结构承载跌宕的情感流变,在"金声而玉振"的典雅格调中,完成对自然与人文双重境界的审美超越。这种"即体成势"的艺术表现,正是沈佺期、宋之问之后,盛唐应制诗走向"理融情畅"的典型例证。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精工织锦,字字璎珞相衔。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有云:"沈宋应制诸篇,精丽不待言,而尤在运以流宕之气。此诗'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二句,山川排闼而来,有俯仰天地的气象。"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其炼字之功:"'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十字,着一'暗'字而春色自生,着一'深'字而幽趣乃出,此所谓诗眼也。"更称其结句"还嗟绝机叟"有"突然收转,如孤鹤掠水"之妙。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点出其章法之精:"自'丞相'起笔至'汉川阴'收束,如观李昭道金碧山水,层峦叠嶂间自有云气往来。'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十字,可抵半部《文选》。"

王夫之《唐诗评选》独赏其声韵之美:"'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迎''碍'二字相激相生,如闻环佩琳琅之响,此乃六朝遗韵而唐人独得其神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