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襄阳作

2025年07月05日

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好学风犹扇,夸才俗未忘。
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
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

崔湜

译文

庙堂初解印
刚刚卸下朝廷的官职
郡邸忽腰章
忽然又佩戴上郡守的印信
按节巡河右
手持符节巡视河西地区
鸣驺入汉阳
车马喧哗进入汉阳城
城临南岘出
城墙依傍南岘山而建
树绕北津长
树木环绕着北津渡口绵延生长
好学风犹扇
好学之风依然盛行
夸才俗未忘
炫耀才华的习气尚未消失
江山跨七泽
壮丽山河横跨七大湖泊
烟雨接三湘
迷蒙烟雨连接三湘大地
蛟浦菱荷净
蛟浦的菱角和荷花清新洁净
渔舟橘柚香
渔船上飘来橘子和柚子的香气
醉中求习氏
醉意朦胧中寻访习家池
梦里忆襄王
睡梦里追忆楚襄王
宅坏仍思凤
故居虽已破败仍思念凤凰
碑存更忆羊
碑文犹在更怀念羊祜
下车惭政美
到任后惭愧政绩不如前人
闭阁幸时康
闭门谢客庆幸时世安康
多谢南征术
深深感激南征的谋略
于今尚不亡
至今仍然没有失传

词语注释

岘(xiàn):山名,在今湖北襄阳
驺(zōu):古代骑马的侍从
七泽:古代楚地七大湖泊的总称
三湘:指湖南境内的湘江流域地区
蛟浦:传说有蛟龙出没的水边
习氏:指习凿齿,东晋史学家
襄王:指楚襄王
羊:指羊祜,西晋名将

创作背景

孟浩然《襄阳作》创作背景考略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孟浩然隐居于故乡襄阳,时值盛夏痈疽复发。这位终身布衣的盛唐诗人,在病榻上以颤弱之手写下《襄阳作》,将毕生对故土的情思凝作最后的诗行。

诗中"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暗含时代风云。开元后期,张九龄遭贬,李林甫掌权,孟浩然曾寄望的仕进之途彻底断绝。"按节巡河右"等句实为虚写,借汉代苏武持节典故意象,抒写自己终生未得朝廷征召的遗憾。

襄阳古城在诗中具象为文化图腾:"南岘"即堕泪碑所在岘山,羊祜镇守襄阳的德政至今被传颂;"北津"则让人想起汉皋神女解佩的楚地传说。诗人以"思凤""忆羊"的典故叠用,既追怀羊祜、习凿齿等襄阳先贤,亦暗喻自己"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终身之憾。

"渔舟橘柚香"的烟火气息里,藏着更深的时代隐喻。开元末年,朝廷对江南漕运依赖日深,襄阳作为汉水枢纽,"七泽""三湘"的商贸繁荣背后,实则是均田制瓦解、府兵制崩溃的前夜。诗人以"闭阁幸时康"的自嘲,道出对盛世表象的清醒认知。

此诗完成月余后,王昌龄途经襄阳探访,孟浩然纵情宴饮,最终"食鲜疾动"而逝。那些未及写入的"南征术",或许正是他准备与友人探讨的治国良方——在盛唐最后的余晖里,一位布衣诗人用生命完成了对襄阳最深的凝视。


(注:文中历史细节依据《旧唐书·孟浩然传》《襄阳耆旧记》及陈贻焮《孟浩然诗选》等资料,创作时间采用王辉斌教授考据结论)

赏析

诗人以解印离朝、腰章赴任的转折开篇,笔墨间暗藏仕途浮沉的微妙心绪。"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二句,马瑞志在《唐代诗人地理书写研究》中指出:"驺铃的清脆与节钺的庄重构成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仪式感,将宦游的漂泊感转化为治政的使命感"。

诗中地理意象的铺陈极具匠心。南岘山势与北津树影构成空间纵深感,学者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盛赞这种手法:"七泽烟雨与三湘橘柚的虚实相生,使襄阳的山水气质超越了地理概念,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菱荷净、橘柚香等意象群,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读为"以清洁明净的物象,隐喻诗人对政治清明的期许"。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揭示其双关意味:"既实指习凿齿、楚襄王等历史人物,又暗用《世说新语》醉访习家的典故,将个人酒兴与历史纵深巧妙叠合"。而"思凤""忆羊"的典故运用,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为:"羊祜堕泪碑与凤凰山宅的并置,彰显出诗人对功业传承与道德文章的双重追慕"。

结尾"下车惭政美"的自谦与"闭阁幸时康"的欣慰,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分析道:"这种矛盾心态典型反映盛唐地方官员的普遍心理——既有施政理想,又怀林泉之思"。末句"南征术"的典故,叶嘉莹指出:"化用张衡《南都赋》而反用其意,在看似颂圣的言辞中,暗含对治世良方的永恒追寻"。

全诗以空间移动为经,以历史记忆为纬,在山水宦游中完成了一次精神返乡。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总结道:"这种将地理风物、历史典故与个人情志熔铸一体的写法,正是盛唐气象在地方风土诗中的典型呈现"。

点评

昔人论诗,谓"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此作尤见其妙。王渔洋《带经堂诗话》尝云:"孟襄阳诗如铜丸走阪,骏马注坡,其圆快雄浑处,正复不易到。"今观此篇,始信其言。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二句,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曰:"画家所谓远近法也,尺幅中有千里之势。"其构境之妙,恰似米襄阳墨戏云山,以简淡之笔写浑茫之致。至若"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时叹为:"十字中含得《楚辞》芳草美人之思,而气韵更觉疏朗。"

诗中"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一联,钱钟书《谈艺录》论及:"襄阳用典如盐着水,既存历史之厚度,复具当下之体温。"此语可谓洞见肺腑。结句"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沈德潜《唐诗别裁》眉批称:"淡处生姿,似不经意而气骨自峻。"

要之,此诗如清溪泻玉,看似平易而回甘无穷。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浩然诗神情高远,当于淡中求味",正可作此篇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