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官僚乡国亲故(后缺)

2025年07月05日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九龄

译文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官僚乡国亲故(后缺)
与裴侍中奉命祭扫归途感怀…同僚故乡亲友(后缺)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嵩山神灵降临,汾水宝鼎气势雄浑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生贤才如甘霖济世,世代传承清明通达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天下称颂贤明宰相,朝堂之上秉持至公
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从家族走出辅佐国家,将孝道转化为忠心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
风霜雨露勾起往日感慨,故园山水令人追忆旧时风情
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随驾巡视经过晋北,体察民情来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
顺路颁降皇恩,归乡彰显礼教尊崇
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
在乡野设宴款待故老,穿着官服会见孩童

词语注释

嵩岳(sōng yuè):嵩山,五岳之一
汾川(fén chuān):汾河,黄河支流
鼎气(dǐng qì):宝鼎的气势,象征国运
霖雨(lín yǔ):连绵大雨,喻济世之才
朝端(cháo duān):朝廷高位
挹至公(yì zhì gōng):秉持至公之道
扈巡(hù xún):随从皇帝巡行
恩华(ēn huá):皇恩荣华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御史大夫裴侍中奉皇命赴汾州祭扫,青骢马踏着官道上的落花缓缓西行。这位开元盛世的贤相,此刻望着潼关外绵延的群山,笔锋在宣纸上洇开墨痕——这组残存的五言排律,恰似半卷被风掀开的盛唐画卷。

史载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重启上古"巡狩"之礼,命重臣代天子祭祀五岳。裴侍中(疑为裴耀卿)奉敕祭祀汾阴后土祠,此诗当作于返京途经河东道时。诗中"汾川鼎气雄"暗用汉武帝元鼎四年获宝鼎于汾阴的典故,而"霜露多前感"句,正应《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的祭礼精神。

那些鎏金诗句里跃动着盛唐特有的气象:"生才作霖雨"化用《尚书》"傅说为霖雨"的典故,将宰相之职比作润泽天下的甘霖;"移孝入为忠"则彰显着唐代"忠孝一体"的治国理念。当诗人写到"野尊延故老"时,我们仿佛看见黄土高原的夕阳下,紫袍玉带的朝廷重臣正俯身为乡野老者斟满村醪,官服童子与白发耆老同席而坐——这恰是开元盛世"君臣相得""礼乐交融"的理想图景。

残卷末句"朝服见儿童"戛然而止,犹如被安史之乱铁蹄踏断的盛唐之音。但就在这十二联断章里,仍可触摸到那个时代温热的脉搏:当诗人将祭祀的霜露、汾水的鼎纹、乡饮的陶尊都锻造成诗行时,一个王朝最辉煌的光影,便永远凝固在了墨香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唐代官员裴侍中奉旨祭扫、荣归故里的场景,交织着忠君报国与乡土眷恋的双重情感。

意象的精心构筑
开篇"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以五岳之尊的嵩山与象征王权的汾川鼎对举,构建出恢弘的祭祀场景。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这种"天地神祇—王朝气象"的意象组合,典型体现了盛唐应制诗"体国经野"的审美特质。诗中"霜露"既指自然节气,又暗含《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的典故意蕴,将祭扫仪式升华为对天地伦常的敬畏。

情感的层次递进
"移孝入为忠"一句浓缩了儒家"忠孝一体"的政治伦理,钱穆在《中国文学讲演集》中特别赞赏此句"将私人情感纳入公共价值体系"的表述艺术。后段"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形成精妙对比:野老樽酒展现乡土温情,儿童朝服则暗示皇恩浩荡。葛晓音《唐诗流变论》认为,这种"官方仪轨与民间礼俗"的并置,实现了"朝廷使者与故乡游子"双重身份的和解。

结构的匠心经营
从"扈巡过晋北"的公务叙写,到"还乡礼教崇"的私人情怀,诗歌呈现出"王事—家礼"的对称结构。学者蒋寅在《大历诗风》中分析,这种"旋辔途中"的线性叙事里暗含"空间转换带来的情感张力",使庄严的祭扫仪式最终落脚于"人间烟火的温情"。末句残缺处尤耐人寻味,日本学者川合康三《终南山的变容》推测,残缺部分可能延续"朝服儿童"意象,完成"代际传承"的象征闭环。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此诗:

"裴诗以忠孝为骨,山川为气,'生才作霖雨'一句,尽显宰相胸襟。结句'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写尽衣锦还乡之况味,有《豳风·七月》遗响。"

清代学者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批注:

"五言排律至此,已入化境。'天下称贤相'四句,堂堂正正,是庙堂气象;'霜露多前感'以下,忽转清微,得《诗经·小雅》怀旧之旨。辔途写景中自见性情,此盛唐高手处。"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在《唐宋诗举要》中特别指出:

"'汾川鼎气雄'五字,力透纸背,暗用汉武帝汾阴得鼎典故,却以'雄'字振起全篇。后段问俗还乡诸语,看似平易,实有'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绪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