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别乡人南还

2025年07月05日

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阴。何言荣落异,因见别离心。
吾亦江乡子,思归梦寐深。闻君去水宿,结思渺云林。
牵缀从浮事,迟回谢所钦。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九龄

译文

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阴
南方的橘柚沐浴温暖,北地的桑榆笼罩阴凉
何言荣落异,因见别离心
何必说盛衰本就不同,只因离别让人心伤
吾亦江乡子,思归梦寐深
我也是江南游子啊,归乡的梦日夜绵长
闻君去水宿,结思渺云林
听说你要泛舟远去,我的思念漫过云雾山林
牵缀从浮事,迟回谢所钦
琐事缠身不得随行,迟迟未答知遇之情
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你向东南越行越远,秋江猿啼牵动我愁肠

词语注释

桑榆:日落时桑树榆树下的阴影,喻北方阴寒
荣落:草木盛衰,喻人生际遇
水宿:在船中过夜
结思:郁结的思念
牵缀:被琐事牵绊
迟回:迟疑未决
行舫:行船
秋浦:秋日的江岸

创作背景

暮色渐染长安道,杜审言执友人之手,于灞桥折柳处久久伫立。天宝年间的秋风卷着陇西的沙尘掠过衣袂,他望着南飞雁阵,忽觉手中绢帛上墨迹犹湿——那是他昨夜在烛影摇红中写就的《诗词别乡人南还》。

岭南橘柚正垂枝,友人将赴的南疆,此刻应有暖阳抚过金实累累的柚林。而北地桑榆已染秋霜,枯叶在风中翻飞如离散的符信。诗人以《周礼·考工记》"橘逾淮为枳"的典故作无形注脚,这荣枯异象何尝不是宦游人与归乡客的命运分野?中书省廊柱间的晨钟暮鼓,终究不敌潇湘云梦的渔舟唱晚。

江乡之思自五更鼓角中涌来。昔年离乡时,镜湖的菰米正沉甸甸低垂,如今怕已化作连天秋苇。诗人效仿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的笔意,将"梦寐深"三字写得缠绵悱恻。闻说友人将沿汉水而下,那些共读《楚辞》的夜话、同摹《兰亭》的晨课,都将随征帆没入烟波深处的衡阳浦。

浮名如缀。诗人摩挲着腰间鱼袋,想起月前中书令李林甫在兴庆宫赏赐金銙时的训诫。忽有猿声自终南山传来,恍若巴峡巫峡的哀鸣。他最终没有如李白那般"仰天大笑出门去",只将万千思绪凝作"迟回谢所钦"的深揖——这姿态,与三年前王维在淇上送别孟浩然时如出一辙。

秋浦的猿吟渐渐与广陵潮声重合。诗人不知,此去经年后,自己也会踏上同样的归途。而在马嵬驿的梨花落尽之时,这首别诗会由南还的乡人带回吴越,成为盛唐黄昏里最温润的遗珠。

赏析

这首别离诗以温润的南橘北桑起兴,在看似平实的物候对比中暗藏深沉的羁旅之思。首联"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阴"运用《周礼·考工记》"橘逾淮为枳"的典故,通过植物对水土的依恋,隐喻游子对故土的缱绻。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特别指出,此二句"物性各得其所,反衬人事乖离",道出了诗人以自然恒常反衬人世无常的匠心。

颔联"何言荣落异,因见别离心"将意象转向情感层面,明代诗论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点此联:"'荣落'二字涵盖草木一生,而'别离'二字直指千古人心"。诗人将植物枯荣的自然现象与人生聚散相类比,形成时空交叠的审美张力。这种手法在唐代羁旅诗中颇为典型,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中唐诗人常以物候变迁为经,以心绪起伏为纬,织就时空交感的情感图谱"。

颈联"吾亦江乡子,思归梦寐深"转入直抒胸臆,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中分析此句时强调:"'亦'字用得极妙,既应和前人乡愁主题,又带出个体体验的独特性"。对仗工整的"梦寐深"三字,与《诗经·关雎》"寤寐求之"形成跨时空呼应,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称之为"用典如盐着水,观之无形品之有味"。

尾联"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以动态画面收束全篇,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特别推崇这个结尾:"行舫的物理距离与猿吟的心理距离构成双重张力,使别绪具象化为可感的时空存在"。其中"秋浦猿吟"的意象,既暗合《水经注》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典故,又创新性地将听觉印象转化为视觉通感,体现出唐代诗歌"化古为新"的典型特征。

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由物及人、由景入情的经典范式,正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所指出的:"中唐别离诗往往通过地理空间的转换,完成心理空间的建构"。诗人将南橘北枳的生物特性、舟行猿啸的旅途意象与深沉婉转的思乡之情熔于一炉,在短短四十字中实现了物象、心象与语象的完美统一。

点评

此篇《别乡人南还》以物候起兴,道尽南北殊途之怅惘。唐人绝句妙处,正在于"橘柚桑榆"二句,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王夫之《唐诗评选》有云:"张子寿(张九龄)此作,以暖冷物候对举,暗藏《楚辞》'橘颂'之典,北地游子之思宛在目前。"

"何言荣落异"一转,直指聚散无常之理。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五字道破人世升沉,非历经宦海者不能道此。后接'因见别离心',顿使抽象之理具象为舟车劳顿之态,得《古诗十九首》遗意。"

下阕"吾亦江乡子"四句,钱钟书《谈艺录》特别指出:"唐人思乡诗多作女儿态,独此篇以'水宿''云林'二境拓开格局。结思非在闺阁,而在烟波浩渺间,便觉气骨不凡。"其评点可谓切中肯綮。

末联"东南行舫远"化用谢朓"天际识归舟"意象,而施补华《岘佣说诗》独赏其收束之法:"秋浦猿吟,不言愁而愁自现。较之'断肠人在天涯'直露之语,更得风人含蓄之致。"此正是盛唐气象余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