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盛世文华灿若云霞,紫薇省(即中书省)作为唐王朝中枢机要之地,不仅是政令所出的清贵之所,更是文人雅士荟萃之堂。此诗当作于张九龄任职中书侍郎期间(约733-734年),时值春日,同僚于紫薇庭中文会,分咏庭中景物。张九龄分得"芍药"一题,遂以物喻志,借花抒怀。
芍药自古有"花相"之称,诗中"仙禁生红药"暗合紫薇省之尊贵——唐代中书省因"天官紫微垣"而得名,植芍药于庭,恰显其清华之态。而"微芳不自持"一句,既写芍药娇柔之姿,亦隐喻诗人身处权力中心却持守谦抑的品格。张九龄此时虽居要职,然其诗文中常怀"孤根"之思,尾联"非直爱华滋"正透露出其不以繁华炫目为念,而重实用济世之才的政治理想。
考《桐君箓》为古药学典籍,《郑国诗》即《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典故。张九龄以经史入诗,既显芍药的文化意蕴,又暗合其"以儒治国"的主张。此时大唐表面繁盛却隐伏危机,诗人借咏花寄托对才德之士当为世用的期待,字里行间可见开元贤相的风骨与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