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南还湘水言怀》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年间,张九龄因直言进谏遭李林甫排挤,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此诗正作于南归湘水途中,笔墨间浸透着一个政治失意者的沉郁与顿悟。
"十年乖夙志"暗指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拜相至贬谪恰近十载,昔年"海上生明月"的凌云笔调,此刻化作"拙宦今何有"的苍凉叩问。湘水粼粼,倒映着诗人解佩簪冠的决绝——"归去田园老"并非陶潜式的恬淡,而是历经庙堂倾轧后的清醒选择。
诗中"江间稻熟""林里桂荣"的意象,实为《楚辞》"桂棹兮兰桨"的化用。张九龄以屈子行吟之姿,将政治抱负转化为对自然的凝视:游鱼恋藻、麋鹿食苹的隐喻,既承《诗经·小雅》"呦呦鹿鸣"的雅正,又启王维"随意春芳歇"的禅意,在盛唐诗歌由宫廷转向山林的转折点上,掷下一枚清越的玉磬。
末句"取乐遂吾情"尤见风骨。据《曲江集》载,九龄南归后于韶关筑"桂园",种药赋诗。这种被迫的退隐,反成就了其诗风"雅正冲淡"的至高境界,如湘水之畔的丹桂,在政治寒流中愈吐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