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还湘水言怀

2025年07月05日

拙宦今何有,劳歌念不成。十年乖夙志,一别悔前行。
归去田园老,倘来轩冕轻。江间稻正熟,林里桂初荣。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时哉苟不达,取乐遂吾情。

九龄

译文

拙宦今何有,劳歌念不成。
如今我这笨拙的官员一无所有,连悲歌都唱不完整。
十年乖夙志,一别悔前行。
十年背离了最初的志向,一别之后后悔当初的选择。
归去田园老,倘来轩冕轻。
不如归隐田园终老,偶然得来的官位轻如浮云。
江间稻正熟,林里桂初荣。
江边的稻谷正成熟,林中的桂花初绽放。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鱼儿向往水藻间游弋,鹿儿渴望咀嚼苹草。
时哉苟不达,取乐遂吾情。
若时机不允,不如随性取乐,顺遂本心。

词语注释

拙宦(zhuō huàn):笨拙不擅为官,自谦之词。
劳歌(láo gē):劳作时唱的歌,此处指悲歌。
夙志(sù zhì):平素的志向。
轩冕(xuān miǎn):古代官员的车乘和冕服,代指官位。
苹(píng):苹草,鹿喜食的植物。

创作背景

诗词《南还湘水言怀》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年间,张九龄因直言进谏遭李林甫排挤,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此诗正作于南归湘水途中,笔墨间浸透着一个政治失意者的沉郁与顿悟。

"十年乖夙志"暗指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拜相至贬谪恰近十载,昔年"海上生明月"的凌云笔调,此刻化作"拙宦今何有"的苍凉叩问。湘水粼粼,倒映着诗人解佩簪冠的决绝——"归去田园老"并非陶潜式的恬淡,而是历经庙堂倾轧后的清醒选择。

诗中"江间稻熟""林里桂荣"的意象,实为《楚辞》"桂棹兮兰桨"的化用。张九龄以屈子行吟之姿,将政治抱负转化为对自然的凝视:游鱼恋藻、麋鹿食苹的隐喻,既承《诗经·小雅》"呦呦鹿鸣"的雅正,又启王维"随意春芳歇"的禅意,在盛唐诗歌由宫廷转向山林的转折点上,掷下一枚清越的玉磬。

末句"取乐遂吾情"尤见风骨。据《曲江集》载,九龄南归后于韶关筑"桂园",种药赋诗。这种被迫的退隐,反成就了其诗风"雅正冲淡"的至高境界,如湘水之畔的丹桂,在政治寒流中愈吐幽芳。

赏析

这首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宦海浮沉后的归隐之思。开篇"拙宦今何有"四句,用《庄子》"拙于用大"典故,道尽仕途失意的苍凉。明代诗论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此"十字吞吐,无限悲凉","劳歌"化用《韩诗外传》"劳者歌其事"之意,将十年宦游的志业成空凝结为一声长叹。

"归去田园老"四句转入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处暗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意境,以"轩冕轻"对应前文"拙宦",形成强烈反差。江间稻熟、林里桂荣的意象群,被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誉为"得陶诗真髓",稻穗低垂与桂花幽香构成视觉与嗅觉的通感,传递出农耕文明特有的安宁感。

末四句连用《诗经》典故,"鱼藻"出自《小雅·鱼藻》,"食苹"典出《鹿鸣》,学者葛晓音认为这种"以经入诗"的手法,既保持文人诗的雅正,又赋予隐逸主题以经典支撑。结句"取乐遂吾情"五字,明代唐汝询《唐诗解》特别激赏其"掷地有声",认为较之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更多几分主动选择的洒脱。

全诗情感脉络如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所析:"始怅宦游,中转田园,终达性情",在初唐律诗尚未定型之际,已展现出情景交融的成熟境界。当代学者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将其视为"盛唐隐逸诗风的先声",特别称道"鹿心怀食苹"句将《诗经》意象自然化入当下情境的技法。

点评

张九龄此作,如湘水清涟,以五言律诗之体,写尽宦海浮沉之叹。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曰:"曲江公诗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此篇正见其"窘"中之达——官场失意处,反得林泉真趣。

"江间稻正熟,林里桂初荣"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盛赞:"生机在平畴远畛间,非肉眼能尽识。"看似寻常农事景物,实为诗人精神返乡之驿站。稻熟喻人生秋实,桂荣拟志节芬芳,物我交融处,正见盛唐山水田园诗之气象。

末联"时哉苟不达,取乐遂吾情",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点破机关:"曲江罢相后诗,多类此旷达语。然'苟不达'三字,犹带《离骚》'时不当兮'之郁勃。"所谓"遂吾情",实乃不得已之旷达,愈显其"劳歌念不成"之沉郁。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独赏"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之联:"用《诗经》'鱼在在藻'与'呦呦鹿鸣'典而浑化无痕,曲江真得风雅之正者。"此中可见诗人将《诗经》比兴传统,化为唐人格律之精严,物性人心,两相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