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2025年07月05日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
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
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
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九龄

译文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年初巡视属县,登上高安南楼抒发情怀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
山城本就孤高险峻,依山势建起层层楼阁
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江上晨雾最是宜人,林中鲜花已粲然盛开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
夜雨余韵含着晴光,万物美态沐浴朝阳
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
整衣暂放公务文书,凭栏远离尘世喧嚣
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
俯看东溪弯曲水道,远眺南山连绵屏障
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
归云没入前方山岭,飞鸟投向远方村落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
纵目未尽心中思绪,忧伤之情难以忘却
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
去年来到彭蠡湖畔,又曾经过敷浅平原
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
春天到来徒增感怀,此情此景无人共语
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我本不才承蒙提拔,唯有竭力报答圣恩
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
教化成效依然微小,时光却已飞速流逝
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
虽未建立显著功绩,或可留下治政思考
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将继续循孤独足迹,以此证明吾道犹存

词语注释

粲(càn):鲜明灿烂的样子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暾(tūn):初升的太阳
澳(ào):水边弯曲的地带
樊(fán):篱笆,引申为屏障
谖(xuān):忘记
朅(qiè):离去,这里指往年
彭蠡(lǐ):古代鄱阳湖名称
敷浅原:古地名,指江西德安一带平原
叨(tāo):谦辞,表示承受
寂蔑:寂寥微小
徇(xùn):遵循,沿着

创作背景

岁初时节,岭南的晨雾尚未散尽,张九龄一袭青袍登上高安南楼。这位开元名相此时正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按岭南属县,木棉花的猩红点缀在黛色山峦间,恰似他胸中未酬的抱负。

楼阁层轩依山势而筑,珠江支流的氤氲水汽漫过石栏。诗人拂开官服下摆伏槛远眺,但见归云栖于越城岭,去鸟没入瑶寨村。此情此景令他想起三年前初经彭蠡泽的景象——那时他刚以"道侔伊吕科"高第入仕,如今却在这烟瘴之地体察民情。

案头堆积的田亩簿册尚带墨香,岭南道经略使的奏报言及俚僚杂处之地的教化难题。诗人指尖掠过《贞观政要》的残卷,忽然觉得这春日楼头与魏徵当年谏太宗"十渐疏"时的长安竟有几分相似。晨光中他写下"不才叨过举"的谦辞,却将"吾道存"三字写得力透纸背——后来宋之问贬谪过此,在墙隙发现这首题诗时,犹能感受到墨痕里未冷的温度。

赏析

诗人以登高远眺为切入点,将南楼所见之景与内心所感完美融合。开篇"山城本孤峻"四句,通过"孤峻""层轩""江气""林英"等意象,勾勒出山城高耸、江雾缭绕、春花灿烂的早春图景。其中"偏宜早""粲已繁"二词,既写出自然时序的特征,又暗含诗人对生机勃发的欣喜,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偏''粲'二字下得极妙,赋予景物以人格化的情感"。

中段"馀滋含宿霁"至"去鸟投遥村"八句,采用俯仰结合的视角:近看晨露未晞,朝晖映花;远眺东溪蜿蜒,南山绵延。其中"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一联尤为精妙,《唐人绝句精华》指出:"'纳''投'二字化静为动,使云岭相依、鸟村相望的景致顿生人情味"。这种空间层次的铺陈,既展现壮阔视野,又暗喻诗人超脱政务的闲适心境。

后十二句转入抒情言志。"目尽有馀意"四句突然转折,以"恻""谖"等字眼流露惆怅,学者傅璇琮解为:"美景反衬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隐忧"。继而"春及但生思"六句直抒胸臆,用"不才""唯力"等谦辞,体现儒家士大夫"明恩""美化"的责任意识。末句"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中国文学史》评价为:"'孤迹''道存'的对应,彰显出诗人虽感孤独仍坚守信念的精神境界"。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一是时空转换自然,从晨景到日暮,从近观到远望,形成流动的画卷;二是情感跌宕有致,由怡然到忧思再到自勉,展现士大夫的复杂心绪。正如霍松林先生所言:"此诗骨力遒劲而风神散朗,在盛唐山水诗中别具一格,将谢朓的清丽与陈子昂的刚健熔于一炉"。

点评

名家点评

张九龄此作以"岁初巡属县"为经,以"登高言怀"为纬,在岭南山水间织就一幅流动的仕宦心迹图。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曲江公诗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此篇正见其将宦游体验升华为天地清音的功力。

"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二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十字写尽岭南春晓,'偏宜'二字尤见刺史体物之微"。晨曦中的江雾与怒放的山花,在诗人笔下构成动静相宜的画卷,暗含《文心雕龙》"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的妙境。

诗中仕隐矛盾的处理最具张力。"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近代学者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指出:"曲江以宰相出镇,此联尽显'虽在轩冕,不忘山林'的士大夫情怀"。东溪、南山的空间延展,与归云、去鸟的意象流动,共同构建出谢朓"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的双重意境。

结句**"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特别激赏:"唐人宦游诗罕有此等坚苍,盖得《楚辞》'吾将上下而求索'之神,而化其激切为雍容"。诗人将巡察政务的纪实,升华为对"道统"的坚守,恰如苏轼所评"张曲江诗,如苍松劲柏,虽傲霜雪,而自有冲和之气"。

全诗以山水为镜照见宦情,清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总评云:"气象宏远而寄托遥深,初唐绮靡之风至此一变,已开子昂《感遇》、太白《古风》之先声"。这种将地理行踪、自然观照与政治抱负熔铸一炉的创作范式,正是盛唐山水宦游诗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