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湘水南行

2025年07月05日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
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九龄

译文

自湘水南行
沿着湘江南行
落日催行舫
夕阳催促着行船
逶迤洲渚间
蜿蜒曲折地在沙洲之间穿行
虽云有物役
虽说有俗事缠身
乘此更休闲
但乘船而行却更觉闲适
暝色生前浦
暮色从前方水边升起
清晖发近山
清冷的月光从附近的山间洒落
中流澹容与
船到江心,从容荡漾
唯爱鸟飞还
只爱看那飞鸟归巢

词语注释

舫(fǎng):船。
逶迤(wēi yí):蜿蜒曲折。
洲渚(zhōu 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物役:被外物所役使。
暝色:暮色。
清晖:清冷的月光。
澹(dàn)容与:从容荡漾的样子。

创作背景

诗词《自湘水南行》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凉州,途经湘水时写下此诗。是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朝廷政局渐趋动荡。王维虽身负公务,却因张九龄罢相而心生隐退之念,诗中"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之句,暗含对官场羁绊的疏离感。

湘水流域在盛唐时期已是文人南行的主要通道。屈原曾行吟于此,贾谊谪居长沙,杜甫晚年亦漂泊湘江。王维舟行此间,暮色中的"逶迤洲渚"与"清晖近山",既是对南朝谢朓"余霞散成绮"的化用,又融入了禅宗观照自然的空静之境。末句"唯爱鸟飞还",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此诗作于王维由儒入佛的思想转型期。诗中"澹容与"的湘水中流,实为诗人心境写照——在开元盛世渐露颓势之际,以山水之幽远消解仕途之困顿,展现盛唐文人特有的从容气度与隐微忧思。

赏析

暮色中的湘江流淌着永恒的闲适,诗人笔下的南行画卷在动静相宜中徐徐展开。落日、洲渚、暝色、清晖等意象编织成水墨般的意境,正如学者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移动的山水长卷里,跃动着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气度。

"落日催行舫"起笔便见巧思,拟人化的夕阳仿佛殷勤的舟子,与后句"逶迤洲渚间"形成时空的张力。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指出,这种"物我交融"的笔法,正是王维"晚年唯好静"诗风的延续,将被迫的行程转化为主动的心灵邀游。江流的曲折与舟行的从容,在"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中达成微妙平衡,恰如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的解读:"以仕为隐的智慧,在舷窗般的取景框中获得安顿"。

颈联的明暗对照堪称诗眼。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特别推崇"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的光影魔术:前浦渐暗而远山犹亮,既符合地理常识(水汽氤氲处先暗),又暗合禅宗"明暗不二"的哲思。这种"瞬间永恒"的捕捉,令人想起林庚先生对盛唐诗的经典论断——"鲜明的印象中蕴含着深永的情致"。

收束处的飞鸟意象最耐寻味。"中流澹容与"化用《楚辞》"聊逍遥兮容与",而"唯爱鸟飞还"则暗含陶渊明"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北京大学钱志熙教授认为,这组意象群构成"三重奏":宦游的诗人、不系的舟楫、归巢的飞鸟,在矛盾中达成精神的和解。正如闻一多所言:"唐代诗人总能在羁旅中看见归宿,在流动中找到永恒。"

全诗如湘水般流淌着双重韵律:表面是顺流而下的物理移动,内里却是逆时间而上的精神返乡。上海古籍出版社赵昌平先生精辟总结:"这二十八字里,盛唐文人'出处同归'的生命情调,在波光鸟影中获得了最完美的呈现。"当现代人困于"物役"时,这首诗依然闪耀着跨越千年的治愈之光。

点评

此诗清空如话,却自有烟霞之气盘桓其间。王渔洋《带经堂诗话》评曰:"五言至此,如清泉漱石,泠然成韵,非但得陶谢之皮骨,实摄其神理也。"

"落日催行舫"一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击节称赏:"'催'字妙绝!将无情之物写得有情,落日竟成舟子,此等笔法自王孟化出。"而"逶迤洲渚间"五字,钱锺书先生《谈艺录》谓其:"构图极类倪瓒小景,一痕沙际,全幅皆活。"

颔联"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冒襄《同人集》有载董其昌批语:"透脱至此,便是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真趣。"清人黄周星《唐诗快》更赞叹:"十字道尽宦游三昧,较渊明'望云惭高鸟'句尤觉洒脱。"

至若"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一联,陆时雍《诗镜总论》评为:"光影相激射处,全在'生''发'二字,此王右丞嫡传心法。"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则云:"寻常暮色山光,经'生''发'二字点染,便如李营丘水墨,层层晕染而出。"

结句"唯爱鸟飞还",朱庭珍《筱园诗话》有精辟见解:"收束处看似平淡,实乃以归鸟反照'物役',庾子山'落花与芝盖同飞'未若此句天然。"而陈衍《宋诗精华录》则将此句与陶诗对照:"靖节'飞鸟相与还'是避世语,此间'唯爱'二字,却是宦途中人勘破之语,各臻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