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的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的长安皇城,金吾禁夜更漏初动。黄门侍郎崔氏独坐寓直庐中,忽闻禁苑梧桐上传来断续蝉鸣,玉树枝头颤动的清响,与惠风交织成盛唐宫廷夏夜特有的韵律。这位身佩银章的近臣,此刻正执笔记录《起居注》的最后一笔,墨迹未干处倒映着摇曳烛光。
考《唐六典》载,黄门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然开元年间政事堂权归中书,此职渐成清贵之选。崔氏值此夜直,恰逢玄宗罢朝骊山、百官休沐的间隙,宫阙难得的寂静被蝉声点破。唐人崇蝉意象由来已久,骆宾王《在狱咏蝉》以"露重飞难进"喻冤屈,而此夜崔侍郎笔下"应缘饮露知"之句,却透露出台阁文臣对"居高声自远"(虞世南《蝉》)境界的追慕。
细味"思深秋欲近"五字,似暗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的典故。据《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常于七月望日命人采集禁中蝉鸣以验节气,此时距安史之乱尚有十余载,大明宫中的蝉声尚带着"黄金时代"的从容。结句"不是黄金饰"或有两解:一则暗用秦宫"黄金饰蝉"典,言此蝉非人工雕琢;二则隐喻黄门官职虽清要却无实权,恰如《唐会要》所记"黄门素号清资,然不预枢密"。
夜漏三更,惠风携着太液池的荷气穿帘而入。崔侍郎搁笔时,但见银河斜转,蝉声与更鼓渐次消隐。这首五律后来被收入《文苑英华·应制部》,字里行间既存台阁体的典丽精工,又意外保留了某个历史夜晚最生动的私语——当帝国最精密的权力齿轮暂时停转,竟是蝉翼振动的微响,在玉烛罗帐间刻下了盛唐的另一种时间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