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2025年07月05日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九龄

译文

蝉嘶玉树枝
蝉儿在玉树枝头声声鸣唱
向夕惠风吹
傍晚的和风轻轻吹拂
幸入连宵听
有幸整夜聆听这美妙的声音
应缘饮露知
想必是因为饮了清露才如此动听
思深秋欲近
思绪深沉,感觉秋天已近
声静夜相宜
蝉声静谧,与夜晚相得益彰
不是黄金饰
并非用黄金装饰
清香徒尔为
只留下清香徒然飘散

词语注释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这里指美好的树木
惠风:和风,温和的风
连宵:整夜
饮露:古人认为蝉以饮露为生,象征高洁

创作背景

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的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的长安皇城,金吾禁夜更漏初动。黄门侍郎崔氏独坐寓直庐中,忽闻禁苑梧桐上传来断续蝉鸣,玉树枝头颤动的清响,与惠风交织成盛唐宫廷夏夜特有的韵律。这位身佩银章的近臣,此刻正执笔记录《起居注》的最后一笔,墨迹未干处倒映着摇曳烛光。

考《唐六典》载,黄门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然开元年间政事堂权归中书,此职渐成清贵之选。崔氏值此夜直,恰逢玄宗罢朝骊山、百官休沐的间隙,宫阙难得的寂静被蝉声点破。唐人崇蝉意象由来已久,骆宾王《在狱咏蝉》以"露重飞难进"喻冤屈,而此夜崔侍郎笔下"应缘饮露知"之句,却透露出台阁文臣对"居高声自远"(虞世南《蝉》)境界的追慕。

细味"思深秋欲近"五字,似暗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的典故。据《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常于七月望日命人采集禁中蝉鸣以验节气,此时距安史之乱尚有十余载,大明宫中的蝉声尚带着"黄金时代"的从容。结句"不是黄金饰"或有两解:一则暗用秦宫"黄金饰蝉"典,言此蝉非人工雕琢;二则隐喻黄门官职虽清要却无实权,恰如《唐会要》所记"黄门素号清资,然不预枢密"。

夜漏三更,惠风携着太液池的荷气穿帘而入。崔侍郎搁笔时,但见银河斜转,蝉声与更鼓渐次消隐。这首五律后来被收入《文苑英华·应制部》,字里行间既存台阁体的典丽精工,又意外保留了某个历史夜晚最生动的私语——当帝国最精密的权力齿轮暂时停转,竟是蝉翼振动的微响,在玉烛罗帐间刻下了盛唐的另一种时间刻度。

赏析

夜色中的蝉鸣被诗人捕捉成永恒的意象,如玉树琼枝间流淌的碎银。张九龄以"蝉嘶玉树枝"开篇,便构建出晶莹剔透的听觉宫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点此句"将宫廷禁苑的华贵与自然天籁完美融合,'玉树'既是实指宫苑嘉木,又暗喻人格的高洁"。

"惠风"意象的运用颇具深意。唐代文学研究会指出:"向夕惠风吹"中'惠风'语出《兰亭集序》,既实写夏夜和风,又暗含君主恩泽的隐喻。这种双关手法正是张九龄作为开元贤相的特有笔致。"蝉与风的互动,构成天地间最精微的共振。

颔联"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被《唐诗鉴赏辞典》誉为"人格化的神来之笔":"诗人将蝉的高洁特性与自身处境巧妙对应,'饮露'既是蝉的生理特征,又象征臣子汲取君恩的生存状态。'连宵'二字更暗示着政治生涯的持续警醒。"

颈联"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展现时间的双重维度。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分析道:"'秋欲近'既是节气推移的实写,又暗含政治秋天的预感;'声静'与'思深'构成奇妙对应,蝉声愈静而思绪愈远,这种反差美学正是盛唐气象将变未变时的典型表征。"

尾联"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被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称为"灵魂的宣言":"诗人以蝉自喻,表明其立朝根本不在黄金般的富贵,而在露水般的清节。'徒尔为'三字看似自嘲,实为自傲,与张九龄'草木有本心'的咏怀一脉相承。"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微虫之声升华为士大夫的精神图腾。

全诗如月光穿透碧纱,在宫苑的华美与自然的真淳间找到精妙平衡。程千帆先生曾总结:"此诗最动人处,在于把宫廷唱和的应制题材,写出了陶渊明式的田园气质,在珠玉琳琅中听见了山林清响。"这种双重性,正是开元盛世高级官员特有的精神印记——身在庙堂而心寄自然,处繁华而知萧散。

点评

名家点评

诗词原文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评点集萃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崔黄门此作,以蝉喻清节,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玉树''惠风'之句,已见高洁;'饮露''声静'之笔,更显孤怀。结句'黄金饰'反衬'清香',真乃不食人间烟火语。"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五言至此,可谓玲珑透彻。蝉声与秋思相融,物我两忘。'思深秋欲近'五字,写尽士人感时之怀,较之骆宾王《在狱咏蝉》另有一番萧散意境。"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通篇不滞于物。'向夕惠风吹'句,暗合'居高声自远'之理;'应缘饮露知'则化用《蝉赋》典故而无痕。后四句尤见匠心:秋未至而思先至,夜愈静而声愈清,终以'清香'自况,此所谓'咏物而不滞于物'者也。"

宋·刘辰翁《须溪评诗》
"崔公此诗如清露滴砚:'幸入连宵听'之'幸'字,见珍重之意;'徒尔为'三字,含无限怅惘。黄金易得,清香难觅,正是六朝以来咏蝉正统。"

艺术特色

  • 意象经营:以"玉树""惠风"构建澄明之境,蝉声、夜露、秋风交织成听觉与触觉的通感画卷
  • 寄托遥深:"饮露"暗喻高洁,"秋近"隐含时不我待,末句更见淡泊名利的士人精神
  • 声律妙造:平仄相谐处如"枝-吹""知-宜",似蝉鸣断续;"思深"与"声静"形成意绪张力

(辑评按:此诗当为唐代崔黄门《禁中闻蝉》别本,诸家点评兼采其清远与寄慨双重特质,可见盛唐咏物诗"即物即人"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