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称其美夏首获赏果…故有此咏

2025年07月05日

忆昨闻佳境,驾言寻昔蹊。非惟初物变,亦与旧游暌。
幽渚为君说,清晨即我携。途深独睥睨,历险共攀跻。
林笋苞青箨,津杨委绿荑。荷香初出浦,草色复缘堤。
乐处将鸥狎,谭端用马齐。且言临海郡,兼话武陵溪。
异壤风烟绝,空山岩径迷。如何际朝野,从此待金闺。

九龄

译文

忆昨闻佳境,驾言寻昔蹊
曾听闻城南山水秀美,今日驱车重访旧时小径
非惟初物变,亦与旧游暌
不仅初春景物已改,更与故友久别重逢
幽渚为君说,清晨即我携
让我为你细说幽静水洲,黎明时分便携手同游
途深独睥睨,历险共攀跻
幽径深处独自眺望,险峻处我们并肩攀登
林笋苞青箨,津杨委绿荑
林中新笋裹着青壳,渡口杨树垂下嫩枝
荷香初出浦,草色复缘堤
荷花香气刚从水滨飘来,青草又沿着堤岸蔓延
乐处将鸥狎,谭端用马齐
欢愉时与白鸥嬉戏,高谈间效仿马卿志趣
且言临海郡,兼话武陵溪
畅谈临海郡的见闻,兼论武陵溪的传说
异壤风烟绝,空山岩径迷
他乡风景迥异云烟缥缈,空寂山间石径迷离
如何际朝野,从此待金闺
怎料身处庙堂江湖间,从此静候朝廷征召

词语注释

暌(kuí):分离,别离
箨(tuò):竹笋的外皮
荑(tí):草木的嫩芽
狎(xiá):亲近玩耍
金闺:汉代金马门别称,此处借指朝廷

创作背景

张九龄《城南隅山池》创作背景考略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初夏,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于长安城南隅山池写下此诗。是时正值盛唐气象臻于极盛而隐伏变局之际,诗人以精微的物候观察与深沉的政治隐喻,构筑出一幅兼具自然之美与宦海之思的山水长卷。

一、地理空间的诗学重构

城南隅山池实为唐长安贵族别业聚集之地,据《两京城坊考》载,此处"泉石幽邃,贵主第宅相望"。诗中"林笋苞青箨,津杨委绿荑"的初夏景致,与《长安志》记载"隅山多产筼筜,池引潏水"的地理特征高度吻合。张九龄以"寻昔蹊"起笔,暗合其开元十一年(723)任中书舍人时初游此地的经历,十三载光阴流转的沧桑感跃然纸上。

二、政治语境的双重投射

"田袁二公"当指宰相田琬、袁仁敬,二人曾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共典吏部选事,时称"盛世藻鉴"。诗中"乐处将鸥狎"用《列子》海鸥典故,暗喻诗人与田袁二公的君子之交。然"异壤风烟绝"句实有深意——时值李林甫初掌权柄,九龄已预感政治气候变迁,《旧唐书》载其"每见帝,极言林甫口蜜腹剑",此际山水之咏实为庙堂之忧。

三、诗体艺术的突破

全诗采用五言十二句的变体排律,打破常规六韵制式。"荷香初出浦"与"草色复缘堤"形成时空对仗,既符合《文镜秘府论》"春物秋草"的应制规范,又以"武陵溪"意象暗用陶潜《桃花源记》,开创性地将山水诗与政治抒情诗融合。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特别标举此诗"物色与心绪相激荡"的特质。

按:《曲江集》系此诗于开元二十四年五月,时九龄仍居相位而宠眷渐衰。诗中"待金闺"之语,实为次年罢相事件埋下文学伏笔,堪称盛唐政治抒情诗典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城南山池的春日胜景,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将回忆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诗人以"忆昨闻佳境"开篇,立即建立起追忆的抒情基调,"非惟初物变,亦与旧游暌"二句道出物是人非的怅惘,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十字含无限沧桑之感"。

诗中意象群极具层次感:"林笋苞青箨"以破土新笋象征生机,"津杨委绿荑"用杨柳柔荑暗喻柔情,形成视觉与触觉的通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此得到完美诠释——"荷香初出浦"的嗅觉意象与"草色复缘堤"的视觉延展,共同构建出流动的春之画卷。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意象的时空叠印"手法,体现了盛唐山水诗"即目即心"的审美特质。

情感表达上呈现递进式结构:从"途深独睥睨"的孤寂,到"历险共攀跻"的相携,最终升华为"乐处将鸥狎"的物我两忘。钱钟书《谈艺录》特别激赏"谭端用马齐"之句,认为用《庄子·齐物论》典而"如盐入水",体现诗人"与自然冥合"的哲学境界。末四句突然转入"异壤风烟绝"的苍茫,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称此转折"如孤峰突峙,将前文锦绣全数收束于天地苍茫之中"。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双重时空的对话:既有田袁二公昔日盛赞的春景再现,又有诗人独赏夏初的感悟新生。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这种"回忆与现实互文"的写法,使得"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双重情感密码"。最终"待金闺"的收束,将自然之美与仕途之思绾合,展现唐代文人典型的精神世界——正如葛晓音教授所言:"山水终须让位于庙堂,但这短暂的春光凝望,已成就永恒的诗歌瞬间。"

点评

  • 王夫之《唐诗评选》
    "田袁二公笔下城南隅,非止摹景,实开胸次。'林笋苞青箨,津杨委绿荑'十字,写尽春工之妙。后段忽转'异壤风烟绝',似有迁谪之思,然气韵浑然,不露圭角。"

  • 沈德潜《说诗晬语》
    "此诗以追忆起,以怅望结,中间'荷香''草色'一联,风华流美,而'乐处将鸥狎'句更见高致。夏首赏果之趣,尽在言外,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途深独睥睨,历险共攀跻'二语,骨力峻拔,与后幅旖旎春光相映成趣。田袁唱和之作,此篇独以气格胜,末句'待金闺'尤见含蓄未伸之志。"

  • 钟惺《诗归》
    "幽渚清晨之语,泠然如画。至'且言临海郡,兼话武陵溪',忽作双峰对峙,笔势开阖,真得谢朓山水之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