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2025年07月05日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九龄

译文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奉命出使,从蓝田玉山向南行进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
驾着征马深入云雾缭绕的山谷,才想起曾经漫步宫门的时光
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卑微之身有幸入仕为官,归途上感念君主的恩德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
不仅是为了完成公务,还能慰藉对家人的思念
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此时暑气如云般炽热,扰乱了我心中崇敬的思绪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
海滨的县城遥远朦胧,山间的驿站快马疾驰
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只知道厌恶喧嚣的俗务,无暇停下在树荫下论道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
经过高峻的峣山和古战场,遥指衡湘方向的故乡
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听说南涧的水流湍急,望见北林烟雾缭绕繁茂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
远方的雾霭笼罩着千山,幽谷中百种声响喧闹
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背阴处的泉水夏季仍结冰,向阳处白昼阳光温暖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
赞叹这崇高深邃的极致景致,只能让梦想留存心间
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盛世明时期待有所报答,漫长的往复何必多言

词语注释

征骖(zhēng cān):征途中的马匹
云壑(yún hè):云雾缭绕的山谷
金门(jīn mén):宫门,指朝廷
通籍(tōng jí):姓名载入官籍,指做官
峣武(yáo wǔ):高峻的峣山和古战场
衡湘(héng xiāng):衡山和湘江,指湖南地区
百籁(bǎi lài):自然界各种声响
暾(tūn):温暖明亮的阳光
懿(yì):赞美、赞叹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张九龄奉诏南行,自蓝田玉山启程时写下此诗。作为开元盛世的贤相,此次奉使承载着明皇对岭南的关切——此地既是张九龄的桑梓故园,又是朝廷亟需抚慰的边远州郡。

诗人跨过峣武古道时,马蹄在云壑间叩响历史的回音。这条连接秦楚的官道,曾见证过无数使臣的车辙,而今轮到他以"通籍微躯"的身份重走。岭南的烟瘴与长安的繁华在诗中形成微妙对映,"归途明主恩"五字暗含双重意蕴:既是谢君王委以重任,又隐露近乡情怯的忐忑。

暑气蒸腾的驿路上,"幽声百籁喧"的山林与"阴泉夏犹冻"的奇景构成张力。诗人特意点出"南涧险"与"北林繁"的方位意象,实则以地理距离丈量心理距离——那个曾经"徒令梦想存"的岭南,如今正通过帝国驿道与长安产生深刻联结。衡湘故园在望时,纷繁的鸟鸣泉声都化作盛唐治下的和谐乐章。

末联"盛明期有报"的誓言,将个人使命升华为时代注脚。当车驾穿过蓝田的晨雾,玉山初阳恰好照亮了诗卷上的墨痕,一个文人政治家"兼济天下"的理想,就这样镌刻在开元盛世南疆治理的史诗中。

赏析

这首诗以奉使南行的旅途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从庙堂到山野的心境转变,融合了宦游之思与山水之美。诗中"征骖入云壑"与"始忆步金门"形成鲜明对照,金门意象象征朝廷荣宠(《唐诗鉴赏辞典》指出此为典型"朝隐矛盾"的体现),而"云壑"则开启了对自然山水的礼赞。

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通过地理空间的延展,构建出"悠缅"的意境。后三联更以密集的自然意象群——"南涧险""北林繁""千岩合""百籁喧",形成视听交响。学者葛晓音特别推崇"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的冷暖对照,认为这种"悖论式描写"展现了岭南特有的气候奇观。

情感层次丰富
表面看是纪行写景,实则暗含三重情感脉络:

  1. "通籍微躯幸"体现的仕宦感恩
  2. "纷吾心所尊"透露的山水向往(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此句有"屈子遗韵")
  3. "懿此高深极"引发的哲理沉思
    末句"盛明期有报"将个人情志回归儒家传统,完成"感恩-超脱-回归"的情感闭环。

艺术手法解析

  • 空间转换:从"峣武陈迹"的历史空间到"衡湘故园"的地理空间
  • 感官调度:视觉(远霭千岩)、听觉(幽声百籁)、触觉(阴泉夏冻)的多维呈现
  • 时间维度:昼夜交替的"阳景昼暾"暗含《文心雕龙》"岁有其物,物有其容"的创作观

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该诗将六朝山水诗的"形似之言"提升为"情景理交融"的典范,其中"徒令梦想存"一句,堪称盛唐山水诗"理想化自然观"的早期雏形。

点评

此诗以清雅之笔绘宦游行役之思,钱钟书《谈艺录》评曰:"'征骖入云壑'一联,有初唐疏朗之气,而'海县且悠缅'以下数语,复得大谢山水诗之筋骨,在燕许大手笔中犹见江左余韵。"

施蛰存《唐诗百话》特别拈出中间写景诸句:"'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十字,可抵一篇小赋。张说以台阁之臣作山林之想,能于工整处见飞动之势,此盛唐气象未成时之先声也。"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则从整体结构着眼:"全诗以'征骖'起,以'长往'结,中间穿插'明主恩''慰晨昏'的仕宦情怀与'阴泉冻''阳景暾'的自然奇观,形成仕隐双重奏的独特节奏,已开王维'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之先河。"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更盛赞其政治抒情之妙:"燕公值开元初政,诗中'归途明主恩'等句,温厚中含规讽意,所谓'怨而不怒',此等忠悃,后惟曲江公能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