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2025年07月05日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幸奏承云乐,同晞湛露阳。
气和皆有感,泽厚自无疆。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九龄

译文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
与天相配彰显圣明功业,普天同庆光辉荣耀。
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春天到来,三条大路生机勃勃;盛宴开启,百戏杂陈热闹非凡。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
恩泽遍施万物,百姓齐聚康庄大道。
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美妙的舞蹈来自平乐观,新谱的乐曲出自建章宫。
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
百官如群星拱卫太阳,凤凰应节归来象征昌盛。
幸奏承云乐,同晞湛露阳
有幸演奏《承云》古乐,共沐清露与朝阳。
气和皆有感,泽厚自无疆
天地祥和万物感应,恩德深厚永无止境。
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沐浴德政君臣欢醉,接连高唱《柏梁》诗章。

词语注释

酺(pú):古代帝王特许的聚饮
平乐:汉代宫观名,以乐舞表演著称
建章:汉代建章宫,此处代指宫廷
分曹:分列职守的官员
承云:传说黄帝时的乐曲名
晞(xī):沐浴,沾染
柏梁:指《柏梁诗》,汉武帝时君臣联句之作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乾坤朗润。唐玄宗于南郊祭天礼成,遂赐酺宴于群臣,此诗正作于斯时。是日也,紫微垂象,黄道呈祥,天子以精诚格于穹苍,臣僚以肃穆襄其盛典。

郊祀既毕,酺宴方开。考《旧唐书》载,玄宗朝凡大祀礼成,必赐酺三日,此乃"春发三条路"之谓也。百戏陈于丹墀,建章逸响混乎天乐;流恩播于黎庶,康衢欢腾洽彼阳和。平乐坊内,公孙剑器动四方;兴庆宫中,李谟笛声裂云霄。

诗中"分曹日抱戴"暗合《瑞应图》"圣王受命则黄雀抱日","凤归昌"典出《尚书·益稷》凤凰来仪。玄宗尝制《承云》《湛露》二乐,以彰君臣同德。柏梁台联句遗韵,至此复现于开元天宝年间。张说此作,非独记宴游之盛,实乃以黼黻文章,摹写"气和感天地,德厚泽无疆"之治世图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张九龄奉和唐玄宗《南郊礼毕酺宴》之作,以典雅雍容的笔调展现了盛世宴饮的恢弘气象。全诗紧扣"礼乐教化"的核心,通过多重艺术手法将政治仪式升华为美学体验。

意象的层递与交响
诗人以"三条路""百戏场"的空间铺陈开篇,构建出纵横交错的立体宴乐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春发'二字巧妙将自然时序与人文活动相融,暗示天子德泽如春风化雨"。中段"平乐妙舞""建章新声"的视听组合,印证了程千帆先生在《古诗考索》中的观点:"唐代宫廷宴乐常以汉宫典故入诗,形成跨越时空的艺术共鸣"。

情感的复合维度
表面看是"君臣醉"的欢愉,深层却蕴含礼制秩序。"分曹抱戴""凤归昌"等意象,被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解读为:"以星象祥瑞隐喻政治生态,展现天人感应的儒家理想"。尾联"湛露阳""柏梁歌"的用典,既呼应《诗经》"湛露"宴饮传统,又暗合汉武帝柏梁台联句的文治象征,形成情感的多重奏。

艺术的辩证统一
诗中"流恩均庶品"与"泽厚自无疆"构成微观与宏观的视角切换,"气和有感"与"饱德沉醉"完成理性与感性的交融。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价此诗:"将典礼的仪式感转化为诗的韵律感,庄严处见灵动,欢愉中含肃穆,体现盛唐应制诗的最高水准"。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把控,正是儒家诗教"温柔敦厚"的典范呈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乃盛唐气象之绝佳注脚,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曾叹:"铺陈典丽而不失庄重,如见金铺屈膝、玉阶彤庭之景。"诗中"配天昭圣业"二句,纪昀于《瀛奎律髓汇评》中批曰:"起笔即具庙堂之象,'率土庆辉光'五字,已摄全篇精神。"

"春发三条路"至"新声出建章"四联,王夫之《姜斋诗话》评其:"以骀荡春色喻天子恩泽,百戏新声皆作太平符码,此正得'温柔敦厚'之旨。"其中"分曹日抱戴"一联,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尤为激赏:"'凤归昌'之喻,非独颂圣,实含天人交感之玄思,典丽中自见飞动之致。"

末章"气和皆有感"等句,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谓:"结体方正而气韵流动,'饱德君臣醉'之语,将酺宴升华为政通人和之象征,柏梁遗韵在此焕发新声。"清代方东树更于《昭昧詹言》中总评全篇:"如七宝楼台,移步换形,而血脉贯通处,尽是盛世元音。"